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 > 学科交流

<转载 >对上好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认识和想法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8-10-26 14:31:47   点击数:

<转载 >对上好信息技术优质课的认识和想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质课不同于常态课,走到优质课的背后,每一节课都来之不易,它有如下特点:一是教学环境的改变(如听课人数增多、空间拥挤)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给教学增加的难度等;二是在上优质课前,要经历一个试讲、或异地试讲、质疑、修改、研讨等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可促使教师深入思考、钻研释疑、反复琢磨,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是优质课凝结集体的智慧,有说课、听课、评课等同伴互助的过程。怎样上好信息技术优质课,充分发挥其价值,引人深思。以下是我对优质课从准备到实施的一点认识和想法。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优质课基于常态课,又高于常态课。既具有常态课的所有性质外,又有其特性,其中选题就是特性之一。优质课通常为异地课,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教学环境,还会面临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题选择是否恰当至关重要。要符合当地学情,绝不能简单地拿本地优质课去参赛,因为你的优质课通常很难与当地学情和教学进度巧合。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当地的教材版本、课程设置、课本纵向横向的联系、教学内容、进度、内容深度上要做深入了解。

    第二在学情分析上要里充分了解学生以前学过什么、学习程度、知识储备、以及个体差异等信息。 

    第三结合个人优势,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动画教学,有些教师擅长文字或理论性教学等,再在符合当地学情的可选内容中选择课题。

    第四一旦难以调研,就要考虑选一些对学生基础依赖性比较小的起始课,或“0”难度的课作为课题。

    二、做好前期准备

    确定课题后,接下来就是设计预案。谁也难以去预设课堂即将发生的情景,但前提是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制定策略。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预设是信息技术教学高效生成的前提。

    1、分析教学内容

    要依据课题,分析教材及相关资料,归纳提炼教学内容及内容深度,对教学内容要有纵横向的认知,做到心中有数。

    如我在自治区信息技术教师“国培计划”的展示课《幻灯片背景的设置》中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本册教材引导学生从熟悉工具到完成作品,循序渐进地学会制作演示文稿,为进一步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奠定基础。前两个单元认识了演示文稿的制作工具PowerPoint,建立一个贯穿本册教材、主题为‘塞上新五宝’的演示文稿,学习了制作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基本方法。本单元‘让幻灯片更漂亮’学习在幻灯片上添加艺术字、背景、声音等多媒体素材,进一步对幻灯片进行修饰和美化,让演示文稿变得更加漂亮。本课时解决当使用设计模板设置背景不能满足个性化设计需求时,应用‘背景’命令美化幻灯片背景以增强表达效果,呈现表达主题的意图和思想。”整个教材是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知识的衔接,应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知识迁移。

    2、分析学生情况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的不均衡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情况大不一样,就要搞清楚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状况?学生的素质问题,以及他们的自学能力。要根据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分析,得出学习需求。这些分析结果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除了如上的前期分析学情外,在上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也是一种了解学情的手段。

   仍然以我在全国大赛的课《文字块的复制》为例,前期也做过简单的调研,南京使用的教材结构没有安排“写字板”,自认为学生对其陌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因地区的发展,学生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写字板”软件对其是“小菜一碟”,由于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策略不恰当,整堂课效果不佳。 

    3、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评价优质课的标准中有一项: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目标导学作用的发挥。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一般分开写,也可以融合在一起,如我在全区优质课的课题《利用导入图片制作逐帧动画》的教学目标是:经历制作逐帧动画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帧操作的相关技巧,体验导入图片制作动画的便捷,了解逐帧动画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具备利用已有资源合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的撰写应该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五年级上册学习“PowerPoint”软件中,一条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也可以写成“学生能够在PowerPoint中使用菜单命令插入图片”,这样写的理由是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力上发生了什么改变,以前不能做,现在能做了;明确指出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菜单命令”,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实现某一操作的方法不止一种 (例如这个操作还可以使用“绘图”工具栏也能实现),这节课要学习哪种方法,一定要明确,否则很容易讲偏,跟着学生走。

    4、制定教学策略

    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方式或手段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策略。包括思考创设什么情境引入课题、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渗透哪些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如何组织与呈现等问题,才能让学生最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是教师进行艰辛创造的阶段。

三、课堂实施

    一节优质课的标准是看每个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课堂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要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在思考与实践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反馈学习的效果,最后给出合适的评价以鼓励。

    1、做好课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异地、异校、异生优质课,尽管在教学设计阶段对学情进行了详细的前期分析,但毕竟是预设,真正的学情如何,还需要在课堂实施的第一环节,摸清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具备学习新内容的基础,这是决定下一步教学如何实施的基础。

    2、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

    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常常并不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想下去,而是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去思考,就会出现许多预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课堂“动态生成”。课堂“动态生成”越多,说明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越多,只要教师能够及时抓住,恰当地引导和处理“动态生成”的问题,进行点、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一步步解决问题,而不是对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3、巡视及时给予辅导

    信息技术课堂除了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新内容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安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上机实践,巩固所学。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教师要挑战各种难题,尤其是自主创作的实践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有量变,更有质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回答学过的内容,还要回答未学的内容,也可能是教材外的内容,这也需要教师要长期“修炼”。

    四、细节方面

    1、设计要有特色

    在优质课的准备过程中,切忌全盘照搬别人的课例,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恰当把握细节,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体现“个性”。还要有一点“新意”,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但书本上没有的新鲜的东西。

    2、课堂环境要事先熟悉

    上信息技术课的突发事件比较多,比如死机、课件打不开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参赛教师应提前熟悉机房环境,包括机器运行状况、屏幕投影有否、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使用等,有些教师因环境、情绪的影响往往会忽略多媒体网络软件 “广播”的功能,而影响课堂效果。

    3、课前交流

   参赛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与学生攀谈沟通,通过语言奖励、活动等营造良好、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这样做除了能拉近师生关系外,我认为这也是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身心素质的良好契机。

   4、关于小组合作

    一旦设置小组合作,就要让其有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敷衍流于形式,要以教学需求为准,看教学需求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不是一味的随大流。

   5、关于提问

   老师提问的频度与提问的价值,应该能够真正引起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一些简单而重复的问题,把学生当做木偶一样摆弄,或者问题是简单的课堂衔接。

    6、学生上机的时候,老师干什么?

    有些老师在学生实践时,或埋头教师机屏幕下或来回踱步,若无其事,其实学生实践的过程,是课堂“动态生成”、捕捉生成性资源的时期,也能看出一个教师是否能够驾驭课堂,是否对学生负责。

    五、存在的疑问

    1、板书

   各种级别比赛老师们在板书上下足了功夫,可谓五彩缤纷,“贴”板书很盛行。很多参赛教师准备了大量的“红花”、“红心”、“奖章”、“金鼠标”,就连需要板书的文字也在彩纸上打印好了,也有些老师的板书只是小组得分的排行榜,真正用自己的手来写板书的老师很少。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大部分借助课件取而代之传统的板书,到底用不用板书?用,板书到底是要写?还是贴?教学流程图是由老师贴,还是师生推导完成?板书到底是写什么内容,是关于知识的内容,还是关于情感价值观的内容?

   2、对于一些细节问题

   优质课大多在异地,老师对学情不能充分掌握,对于一些细节问题,不详细讲,是个疑问或错误,详细讲,容量太大,没有时间,却也不是本节重点,又不能对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3、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当然,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优质课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专业知识、自身的信息素养、行为规范和综合素质等,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认知和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您能指正。最后借用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在全国大赛上提出的36字诀结束,希望能给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以启示。教师:提升素养、汲取他人、精心设计;学生:兴趣盎然、手脑并用、充实体验;课堂:内容丰富、完成任务、余音绕梁。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