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合作“十二点”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8-09-19 13:42:22 点击数:
新说合作“十二点”
本文从更系统、更深入、更简约的视角,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提炼3个侧重点,共12个点加以分析、归纳,但愿能给大家有些新的启发。
一曰价值认同
关于小组合作,不少人多停留在学习方式的转型的价值定位。尽管这种认识已经难能可贵,但是,依然有待升华。以下3个升华点供大家思考。
1、合作学习是国家课改战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家庭结构的突变。独生子女家长、独生子女教师、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先天的伙伴缺失,容易造成人格缺陷。课改之所以倡导合作学习,就是希望通过课堂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人格。
2、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的有效实现形式。素质教育其中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仅仅指望“教”的统筹兼顾,“面向全体”时常会被架空。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落实,“兵教兵”学习机制的创生,才是“面向全体”的有效保障。
3、合作学习是新学生的一种重要思维品质。作为新课堂中的新学生,必须养成以群体为智力资源,以互动和分享为交往形式,以共享和双赢为目的团队合作思维品质。我们不妨把这种思维品质称作新课堂的新思维。
二曰形式突破
以杜郎口为代表的课改学校,就哲学价值而言,他们为全国课改提供了从教学形式寻求突破的典型案例。人们好像习惯了走内容改革一条路,一直对形式不怎么感冒,甚至,一提形式就蔑称为“形式主义”。这样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形式的价值。一个哲人曾经说过:“形式是已经完成了的内容。”我们不能不说,恰恰是杜郎口这种“面对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突破,带来了独具原创意义的课堂模式变革。不少步履蹒跚的课改学校,恰恰是因为固守“秧田式”座次,让课改变得举步维艰。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时候,形式的变革比内容的变革更需要智慧和勇气。有一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某学校学习杜郎口的课改,把“秧田式”的课桌排列,换成了“面对面”的小组围坐。一天,一个领导到学校视察,质问道:“谁让你们这样干的?这还像课堂吗?胡闹!统统给我改回去!”于是,学校无奈,从此课改就此作罢。接受“面对面”,认同“面对面”,支持“面对面”,成就“面对面”真的需要包容的智慧。别瞧不上“面对面”,这里面还有诸多学问呢。
4、“面对面”里有关爱。“面对面”这种学习形式最深刻的意义在于“看见”。“看见”就觉得安全;“看见”就觉得温暖;“看见”是一份激励;“看见”就有了伙伴;“看见”就有了团队;“看见”就会自觉争先。
5、小组是个对话“场”。新课堂呼唤新的交流方式,用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就叫“对话”。“面对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对话“场”。这个“场”,由于团队价值目标的凝聚,使得“对话”更具活力和效率。
6、自主定向、变向、朝向、走向。新课堂形式的突破不仅仅是座序形式的变革,同时,对传统课堂的单一向前的“朝向”,以及固定的座次进行了深刻的变革。随着课堂“聚焦”点的变化,学生可以自主由小组合作的“定向”进行“变向”,调整“朝向”,倡导“走向”。关注“朝向”是新课堂人性化的自然追求。该“变向”时不“变向”,可以定义为教学事故。坚决反对需要聚焦的时候“背向”和“侧向”。
三曰合作流程
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没有合作;要么低效合作,甚或无效合作。究其原因都是不讲流程惹的祸。再好的理念如果缺少科学的流程,理念往往会被架空。合作学习是个复合概念。具体说来,它包括独学、对学、群学(简称三学)三个层面。
7、独学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独立学习能力永远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没有独学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合作。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需要,不是必须要安排的一个教学环节。新课堂必须建立一种机制让独学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规范。其中有两个环节尤其重要,一是确保独学的时间,一是确保独学的反馈。一般而言,独学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并且,独学结果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忽视独学的合作将会助长思维惰性的泛滥,并且会使有些学生养成“优生依赖”的习惯。
8、对学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我有个习惯,每到一个学校课堂调研,总要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有问题先问谁?”非常遗憾的是多数回答“问组长。”这就明确的表明在一些学校课堂上“对学”的缺失。树立“对子”意识,建立“对学”机制,是新课堂落实“兵教兵”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9、群学是合作学习的整合和拓展。“群”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班级来说,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群”,相对于小组来说,小组内又可以组建更小的“群”。一般意义上三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群”。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这一点,许多学校都做过可贵的尝试,譬如,“84模式”、“63模式”。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学校创造了级部跨班点将展示的模式,让“群学”资源得以更大范围的拓展。
四曰小组评价
评价是影响小组合作的关键环节。新课堂有个行话叫做“要什么,评什么。”所以,我们说,小组合作成也评价,败也评价。由于传统课堂习惯于“见人不见组”,所以,在刚进入课改的课堂上,小组评价时常会被个人评价所替代,尤其是在评价方法上缺乏规范。以下几种评价方法供大家选用。
10、即时评价。以课堂资源的呈现为契机,及时给与评价反馈。这种评价的优点是情景感、即时性较强,有利于随时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是零碎,占用时间较多,有时候甚至评价会打断课堂的思路。刚进入课改的学校不放利用这种评价方法。
11、延迟评价。新课堂追求评价的集约化操作。主张学一程,展一程,点一程,练一程,评一程。小组评价未必需要那么急不可耐,等一等,集中地、系统评一评或许更有效。
12、模糊评价。现在流行的是量化评价,量化评价特点是具体,区分度强,不过,有时候纠结于具体得分依然会流于主观评断。过于具体有时候反而不便操作。有些时候,模糊一点反倒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不妨综合课堂表现定个等级,确认优秀,让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