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8-07-03 10:43:33 点击数: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我们从2016年秋开始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在阅读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倡导多渠道的阅读。同时引导教师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如果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则是致命的一击。一年级是学生阅读的起始阶段,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立足课本,更要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一、立足课堂,通过朗读走进文本
《课标》中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部编本教材特别注重朗读,针对不同的文本,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结合平日的朗读教学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1.范读引领,模仿感受。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放在朗读上……师生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另外,对一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能是理性的分析。比如在教学生问句语气要上扬,如果只是画个上扬符号,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该怎样读才是问句的语气。如果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模仿,或者是找几名同学来读一读,再让学生感受哪位读的更好,虽然他们说不清原因,但是能正确区分谁读的更好,然后去模仿。
2.借助画面朗读文本。
部编本教材中的课文插图活泼、生动、形象,而且大部分插图包含了故事情节,可谓声情并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再图文对照读课文。例如在教学《对韵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文本中提到的景物,教学中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画面,把具体的景物与文字联系到一起。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刻入脑,在画面引领下学生入情入境,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3.借助音乐朗读文本。
音乐不仅可以刺激人的听觉,启发人的想象,还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朗读教学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如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出示升国旗的画面,同时配上国歌的节奏,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情澎湃地投入到诗文的学习中。这种热烈而微妙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
4.借助表演朗读文本。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教学中,学生在读完文本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现出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通过表演,课堂立刻变得生动起来,文本也丰满起来,孩子们从语言文字中看到了迷人的景色,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例如在《四季》一课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草芽说的话时,我先通过课件让学生看清风吹拂,小草探出头来的情景,再请学生扮演刚刚睡醒的草芽所说的话。学生们一边扭扭捏捏地动着,一边娇声娇气地说:“我是春天。”孩子们兴致盎然,读得津津有味,演得妙趣横生。他们在表演中与文本角色融为一体,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1.推荐读物,让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课标》中提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部编本教材注重把学生引向生活实际,引向课外阅读。教材中有“快乐读书吧”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巧妙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我觉得“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不是单纯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单单课本中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平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让语文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
“和大人一起读”提倡的是亲子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向家长和孩子推荐合适的书籍。最好选择绘本、童话等能够引起共鸣的书籍,使孩子在图画和文字中,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一年级的阅读中,我多建议采取“亲子共读”。当孩子的识字量逐渐增加,理解能力也随之提升之后,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共读,应该是有阅读,有讨论,有思考。在这样的状态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共读”有些乏味时,父母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亲子比读”,比读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比读”还可以用于课堂上,生生之间的比读、师生之间的比读。融游戏和竞赛于一体的读法是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拼音时,我经常利用自习课给他们讲《奇怪的雨伞》《小红帽》《七只小羊》这样的有趣童话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感受了故事的无穷魅力。拼音学完了,我告诉他们:现在你们可以借助拼音宝宝自己看书了,《365夜故事》《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这些书里有动人的故事,学生们顿时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跃跃欲试。在读书之前,我先告诉学生,读书要有顺序地读,先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目录等,知道读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在看书中插画时,应该跟看图说话一样,有一定的顺序。还要了解画面上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画上的人物在干什么等等。当学生们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时,我知道他们对课外书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可以一生以读书为乐,就能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3.通过阅读活动,构建读书氛围。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班级中采取每天、每周、每月不同周期的读书评选活动,时时督促学生不忘读书。比如,根据每天早晨和中午学生们在“书香时刻”的表现来评选读书班长;根据学生每天回家的“读书记录表”评选周读书小明星;还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评选“读书大王”和“故事大王”。当获奖学生手拿奖品,高兴的心情自然流露在脸上。是快乐与信心引领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由此可见,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延伸于课外,延伸于生活。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二者共同前行,将课堂小天地变为语文大课堂,让浓浓的书香伴着学生成长的脚步走向自信、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