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课议课案例的评述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8-05-18 16:46:18 点击数:
对观课议课案例的评述
陈大伟
选自《观课议课的理念与实践》
【议课过程】
赵老师(主持人):老唐,那你先说一下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
唐老师(授课教师):这节课目标就是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对浮力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赵老师:这节课你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不满意的地方、需要讨论的内容又有哪些?
唐老师: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基础打得比较实,不满意的地方是没有让学生总结“如何把这些较难的内容全掌握了”。
赵老师:你想总结的东西是什么,能不能再具体一点?
唐老师:通过受力分析让学生再体会一下浮力,还有阿基米德原理。
赵老师:假如你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你认为学生会总结什么?假如是我,会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总结,这样会出现什么效果?
唐老师:学生会总结更全面,更具体,提升不到位的,我可以再补充。
赵老师:你认为这节课学生练习巩固怎样?
唐老师:时间不充足。
赵老师:你认为造成时间紧张、不够用的原因是什么?
唐老师:前面复习时间过长。
赵老师:你的感觉很准确。你觉得自己前面复习用了多长时间?
唐老师:大约十几分钟吧。
赵老师:具体时间是二十二分钟!假若你计划用十五分钟,按计划上课还可以省出七分钟,做后面的练习应该很充足了。你认为造成前面复习占时较多的原因是什么?
唐老师:不知道。如果是你上这节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赵老师:大家可以谈一谈,你们若上这节课将如何处理前面的复习,以避免占时过多的情况。
孙老师:我一直不理解,唐老师为什么先让学生看书上的实验,然后出示教学目标,再说复习本节内容,最后填重要知识点。请你说一下。
唐老师:为了强化,为了加深学生对实验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果你组织复习,你怎么办?
孙老师:如果我复习这部分内容,只用五分钟,先出示目标,再让学生看书上的实验、分析,马上填写基础知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赵老师:大家都谈一谈,怎样把把基础知识打实,又节省时间?
杨老师:有三个方案可选,一是可以按宋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先看书复习再填空;二是先提问学生基础知识填空,遇到问题再让学生看书,分析,解决;三是通过重复上节课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回顾分析,填充基础知识。
洪老师:若是用学案效果可能会更好,可以让学生直接填充基础知识和重点和难点,教师再强调、补充、加深,也可以节省时间。
钟老师:上一节课讲到的内容,这一节课一带而过,不再过分强调,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暴露问题,再解决。
赵老师:我若复习,就用实验演示让学生回顾知识,这样直观性强,效果好。同时让学生口述实验过程,并总结求浮力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后学生可能会把课本上的内容忘了,但可以回忆起实验过程、分析,得出结论。
宋老师:在学生做题时,板演的同学出了很多问题,你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找?或者大家议一议之后再指出存在的问题?
赵老师:这个地方我也想问,你想一下,若是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或问同学们给他找出问题后,这个做题的同学再总结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唐老师:如果这样,所有参与问题讨论的同学对解题思路的调整,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会更充分,下面做题时效果会更好。
赵老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案例评述】
该议课案例有比较集中的议课主题,主要针对授课教师“没有让学生小结”的不满意,讨论和理解了授课教师将小结什么,如何节约出时间来完成小结任务等问题。同时十分注意倾听和理解授课教师的见解和思考。另外,参与者也都围绕这一讨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彼此之间坦诚以待。
但参与者缺乏对学生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这使议课显得缺乏学生学习活动和效果的基础。另外,主持人的提问显得比较急迫,一个一个的问题紧随而至,容易使授课教师疲于应对而反感,这种反感终于在“你认为造成前面复习占时较多的原因是什么”的提问后表现出一定的抗拒“不知道”。面对观课教师的提问,授课教师的反问“如果是你上这节课,你会怎么处理呢”也来得太晚,这使授课教师对观课者的想讨论什么的意图认识和理解显得不足。而对上课教师的“如果是你上这节课,你会怎么处理呢”,主持老师的想法是自己不先出面,先交给其他老师思考以促进参与者思想,这种想法本来值得推介。但在这里,做课教师的提问是直接针对主持人的,更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回答授课教师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对话显得更加真诚;如果做课教师的提问是“如果你们来上这一节课,你们会怎么处理”,主持人不先出面,抛给其他参与者讨论的处理就相当高明。另外,后面发言的老师意见无疑有合理的一面,但都缺乏尝试和探询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这样……”,这时,最好也听一听授课教师对其他老师建议的意见和批评。如果在发言时缺乏探询的口吻,就容易让上课教师感到自己在被帮助和受教育,这是一位中老年老师不容易接受的。议课时的参与人员一定要采取学习者的定位,不能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定位,不要以为自己就一定高明。
改进建议:议课要尽可能基于课堂上的故事和事件讨论,参与者要把眼睛放在学生的学上,而不仅仅观看老师如何教。议课是一种互识,在参与者试图认识和解剖授课教师的时候,授课教师要主动反问,在反问中积极而主动地理解观课教师的意图和想法。参与议课的教师需要研究参与者的心理,读出彼此的态度和禁忌,采取更合适的方式表达。正如赵汀阳所说,对一个声音的倾听“首先取决于它是否合意,而不是因为它不许怀疑”,否则“人们至多也是假装听”[1]。
[1]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导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