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的两点思考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8-04-10 16:09:23 点击数:
估算教学的两点思考
一、对估算教学环境相关性的解读
美国Houghton Mifflin公司出版的四年级数学书中,就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数,什么时候用精确数。
问题1:阿姨准备接你和你的朋友去游玩,为了接你的朋友,她需要你朋友的地址,你认为提供一个近似数行吗?
问题2:你和三个朋友约好上午10:45在入口处会面,你认为将时间近似到11:00到达好吗?
问题3:你想买3个0.5美元的游戏币,还想买2.95美元的三明治,你有5美元,你需要求出精确值才能判断你的钱够不够吗?
问题4:只用四舍五入的数,为一个真正的或假设的活动设计一张海报,让你的朋友识别出那些不能提供足够信息的四舍五入的数。
问题5:近似数什么时候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什么时候需要精确值?你能举例说明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书中有关估算的问题。 在出示除法420÷30后,茄子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 教材出示了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30×10=300,商比10大;30×20=600,商比20小,得出商在10和20中间。接下去接下去就开始进行竖式的教学。 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42除以除数30,商1,商最高位上的数1写在十位上。教材先要求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商的最高位应该在哪一位上。
二、练习中的问题。
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在学习了“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之后,已经知道在做除法的时候,应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在解决本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再去想表内乘法就可以了。
特级教师王凌在和人民教育记者余慧娟的对话中,提到了“教学活动中的环境相关性”的问题。在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计算教学需依赖于数学情境展开。纵观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除法中给出的是“图书馆”的情境,“打包”“分书”“看书”“借书”的情境图穿插其中,在“生活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些情境似乎不是很“买账”。学生告诉我,在金陵图书馆管理员分书都是用的估算,每几十本打一包,然后打几包,根本就不用去算,只需要在打包之后数一数就行了。计算教学需要一定的现实情境,但估算教学需要的则是很真实的生活环境,而现在的教学似乎有点脱离了生活环境谈估算的倾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情境也许不会出现在教材上,不会出现在试卷上,只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某超市的购物柜台前。金龙鱼浓香花生油5升装119.5元/桶;妈妈的钱包里全是100元的人民币;妈妈要去看长辈,一共是7家,妈妈觉得在油价上涨的现在,买点食用油最实在,于是妈妈准备买8瓶金龙鱼浓香花生油5升装,自己家也带一桶。妈妈需要付几张100元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大人们也不会拿出纸笔或者是计算器来计算119.5×8等于多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环境相关性要求减少人为设定的某些现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