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教育哲学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8-04-09 14:05:00 点击数:
阅读的教育哲学
读书应自年少始,这一点,想必毫无疑问。旧式书院私塾中,小孩子摇头晃脑不知所以地背诵,虽在“五四”时被鲁迅等多位大家嘲弄批评,但仔细想来,年幼的孩子不懂很多书中的含义本也正常。背诵使其镌刻于记忆之中,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记忆便会与现实相互印证,那些幼时不曾明白的道理也就会豁然开朗。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读书习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读书习惯的式微是全球性的问题,由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介编织的无形巨网,把人们网罗在丰富的信息海洋,同时也让人们与读书渐行渐远。
以生命体验实现读书意义
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学习大国,必然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阅读蔚然成风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在家庭中、公园里、地铁上处处可见阅读的国家。为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此促进全民在阅读中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读书应自年少始,这一点,想必毫无疑问。旧式书院私塾中,小孩子摇头晃脑不知所以地背诵,虽在“五四”时被鲁迅等多位大家嘲弄批评,但仔细想来,年幼的孩子不懂很多书中的含义本也正常。背诵使其镌刻于记忆之中,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记忆便会与现实相互印证,那些幼时不曾明白的道理也就会豁然开朗,反而是一种以生命体验实现读书意义的方式,较之直接把道理说出,实际上作用更大。
当然,选择适合年龄的书籍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一来靠内在兴趣的驱使,二来还要靠外力推动,或者说强迫。仅凭兴趣,不知道多少青少年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武侠、玄幻、漫画、游戏等上去,虽不是说这些就一定不好,但总是过于单一。父母、教师开具书单,规定阅读时限,布置阅读作业等,并不能说是没有效果的。当青少年成长后,也会对这种“强迫”的意义真正有所领悟和了解。
在阅读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阅读是人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对很多人来说,阅读就是生活,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的过程。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不断增强生活本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的,实际上是他学习能力不断升华的过程。苏轼认为,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但孔子绝不止于“观书”,而是学而思、思而学,把书读活了。当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提高学习能力,做到读有所获、学有所得。
据媒体近日报道,陕西西安部分高校的借阅数据显示,除专业书籍外,文学类、哲学类图书的借阅率最高,超过六成大学生读过四大名著,但读完原著的不超过三成,多以影视作品和简本替代。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地罗列出莫泊桑、杰克·伦敦的小说作品,但有时会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英文名字。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平时的阅读主要满足消遣和应试两种需求,最喜欢读各类小说。在理想状态下,阅读当然应该从小抓起,但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一方面,大学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关键阶段,对阅读其实是有内在动力的。另一方面,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也有如大学图书馆这样的阅读资源,阅读成本低。在这一基础上,大学通过恰当的教育引导,比如开设阅读课、在考试中注重考核阅读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动力。因此,大学教育首先应该展现出更积极与立体的阅读牵引力。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许多人由读书转向读屏,阅读内容也日渐多元,但随之出现的是一些人的阅读由深变浅、由精变粗。这些变化是现实,也可能是趋势,但阅读传统纸质书仍然是阅读之本。书载的内容严肃认真,书本的形式赏心悦目,书墨的清香沁人肺腑,它使人宁静、令人温馨、让人踏实,更有益于静读、深读、精读。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优美姿态
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富有魅力。读书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还能改变人的外部形象。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在所有的物种里,四肢是发育得最好的。大家是否想过,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舞台?为什么会有体育?为什么会有模特的T型台?这些空间是用来干什么的?说白了,是人类用来展示他的身体、他的姿态、他的动作的。人类一切优美动作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基本动作,这就是读书。
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少读书、不读书的惯常回答。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读书与其说是外假于物,不如说是内求于心。“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吹去一堆堆泛黄书籍上的灰尘,“忙”与“累”也有另一番场景。一些教师、家长与干部沉迷于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满身烟酒味,毫无书卷气;不少人心为物役,铁了心做“物质的短暂情人”,这种风气也会影响大中小学生。一些地方的“读书无用论”则夺下了孩子手里的课本。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些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阅读是人类的道德行为
当下,电视机、智能手机、互联网遍地开花。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和社群用户的传播互动,图书出版信息有效到达率在极大地提高,这为读者选书提供了更多可能、更多便捷。互联网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能量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也改变着出版业的业态和规则。采取“电商+社群”的方式,图书销售额已经过亿。“互联网+”时代,由于出版思路、营销人才结构等的变化,阅读出现浅表化倾向,但深阅读绝不能偏废。实现中国梦,铸就民族魂,需要通过深读好书来提升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位,培育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优秀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豁达心胸、洞晓事理。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阅读明辨是非荣辱,分清善恶美丑,开阔磊落胸怀。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对大学教师来说,阅读至关重要。在高考与考研汉语、英语试卷中,阅读占很大的分值,大学英语四六级试卷中阅读分值占总分的约1/3。由此可见,阅读就是生活,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本领技能的过程。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大学教师,都要善于通过阅读不断增强生活本领,管理好自身、照顾好家庭、服务社会、奉献国家。
阅读是人类所有行为中最富有尊严和道德的行为,是人类追寻世界本原、反思生存意义、澄明不确定性、征服恐惧和无知的不二法门。阅读对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体的发育与发展如此重要,我们有必要建立起对阅读的坚定信念。这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源泉。阅读是一种超越,阅读是对理性的崇奉。我们大多数人都如哲学家康德所言,是事先被蕴含在理性中的圣洁性法则教导过的,但始终没有升华到探究这个圣洁性法则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合理性在哪里。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格局。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阅读是快乐的源泉。阅读带给人以愉悦,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都是我们对阅读感到无限欣喜的缘由之一。数字时代更需阅读,更需要坚定对阅读的信仰。技术从来不是单向进步的,数字阅读再次对此提出佐证。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转型、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湍流奔腾、沉静殊难的时代,为了在喧嚣中不迷失方向,只有建立对阅读的信仰。阅读是人们的生活享受,是人们的学习基本方式和方法,是人类的优美姿态,是正能量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