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7-12-21 10:05:00 点击数:
如何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更新后的教育理念只有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其先进性来,而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成为教育理念能否真正得到贯彻体现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教师在课堂中关注什么
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认知的过程,以人为本的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关注于学生的整体能力及其他素质的发展。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堂课上下来,有的学生正常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学生不能完全做完,而有的学生则很快地完成了教学例题的操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能力差异,但问题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教师是怎么解决的呢?
就笔者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很多教师当课堂中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对无策或者采取增加同类型任务的方法来让学生用掉剩余的时间。然而如果从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处理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让学生重复操作已经掌握的内容,非但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反而会造成其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能力的发展。
注意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就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到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为充分地准备工作,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归根到底就是看其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是看目标达成度的增量,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以及时间的利用率这三个“有效教学”的外显指标。
要做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实现知识重组
知识形态的转变,其实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组织。现在我市正在使用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是以课的形式进行编排的,这种教材编排方式能够较好地帮助教师以一定的知识点进行每堂课的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只要照本宣读就可以了。
以第三册教材的Flash单元中的按钮为例,课本上将这部分内容分成按钮制作和按钮动作两节课,但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可以对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新调整的。比如通过使用共享图库中的按钮先让学生对按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进行按钮的制作;或者是先进行按钮动作的教学,然后再制作个性化的按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或是能力特点),教师将知识从学术形态转化为更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育形态,从而使得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不是对教材的不尊重,而是在教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使用。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也是备课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同样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工作,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备课中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有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在很多文章都有介绍,笔者在此就不做详细的描述了。以下仅以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说一下笔者对这教学方法的看法。
通常说来教学方法在理论上不外乎两大类型:“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型”的教学方法,而且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有向后者发展的趋势,比如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法就属于这类范畴。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接受型”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分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果一味地以研究的形式进行,不但意义不大,而且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当然传统的“接受型”教学方法基本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来对其进行调整。比如使用问题教学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来让学生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就是对“接受型”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措施。
3、合理地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在教师教学行为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发展能力的关键。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结果好好的一堂课上得很不理想。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完成一堂高效能的课呢?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都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准备呢?
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有三种类型教师的教学效率是比较高的,下面对其特点一一进行分析:
(1)灵活机动型
这类教师成功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对课堂教学情境的敏锐观察和准确预测,并运用其特有的教育智慧及时、灵活地处理课堂上所发生的新情况。他们教学行为的突出特征是尝试在学生和教学内容这两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之间谋求一种平衡,而且对学生、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等因素的改变尤其敏感,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变化,教师则会立即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这类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帮助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尽可能地学会特定的内容。
(2)学生取向型
这类教师获取高成效大概主要依靠的是“教师教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学的结果”这一信念。他们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特征,如何通过对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现况和理解程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内容取向型
这类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构建认知结构框架”上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尤其善于控制与展现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他们对知识内在关系的透彻阐释,不仅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合理地实施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就目前我市信息技术学科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来讲,成为一个高成效教师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发展目标。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一些教师的经验,尝试用以下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实施方法:
首先是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订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借鉴一些高成效教师的方案进行反思,比较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从而进行第一次的调整;在完成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方案调整后,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根据教学实际反馈情况,比较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差距,进行第二次反思,从而再一次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