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环节的理解与实施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7-12-07 08:25:26 点击数:
明理环节的理解与实施
“明理”环节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为了帮助学生明理,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精选了许多典型事例,这些事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道德原则或规范的本质。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典型事例,深入分析,巧妙设计教学程序和问题,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形成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劳动不分贵贱》,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说劳动不分贵贱。整体运筹时应做到教学每个道德认识点,都注意启动学生的认识情感,而落实每一个道德情感培养点,亦注意牵动对象的道德认识因素。下面我按照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简要地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是什么”的教学
这一步首在引导学生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弄明白“什么是贵贱”。为此,从“情”的方面,要让学生对具体事物感知时染上积极地情绪色彩,从“理”的方面,则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开课后,我利用本册综合练习题第二大题第三小题的辨析题,引导同学们的兴趣,将他们带入意境,接着打出课文第一幅幻灯,让学生明白王敏在同学面前不敢认妈妈,是因为她不爱妈妈吗?不是的,而是不爱妈妈这个掏大粪的职业。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和领悟贵贱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无疑是一个难点,然而依据课文主人翁情感的表现,思想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 关于“为什么”的教学
这个方面的教学一是深化对“劳动不分贵贱”重要意义的认识,二是将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发展到比较概括的情感体验。总的是要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具体操作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 揭示冲突,引发体验
文中的“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个行业的先进人物都光荣地戴上了大红花,其中王敏的妈妈也光荣地参加了表彰大会,虽然身为一名清洁工,但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使王敏内心很受感触。通过观照典型人物的价值取向,在思想认识的牵引下,学生也会孕育对她们的崇敬心情。同时也会认识到,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才会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第二环节 深化认识,强化体验
通过王敏前后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表现,让学生知道这是为什么?说明王敏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彻底转变了思想偏见,从而也使读者受到深刻教育,这样不仅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使他们培养了较好的劳动观念,更重要的有助于他们今后愿意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至此,深化道德认识才算真正到位,而与道德认识发展相同步的情感体验也跃升到了新的水平。
三、关于“怎样做”的教学
这一步是“导行”,要注意发挥“情”、“理’协同对行为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以“理”导“行”。教师要在阐发“劳动不分贵贱”的意义基础上,让学生懂得: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只要做出了成绩都能够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引导学生列举不分贵贱的事例,加以验证。
其次,要以“情”趋“行”,教师启发学生触及实际,通过主人翁王敏帮妈妈推粪车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思考自己该怎样去做,使学生在情感上认识到对父母职业的偏见是十分错误的。由此而生发悔恨、内疚的情感,这种具有痛苦性的情感体验不分贵贱,使他们产生热爱劳动的行为动机。
再次,方法的指导,既要传授劳动不分贵贱的理由,又要用情感因素润染,如可让学生谈谈父母的职业以及看法,特别是那些父母从事又脏又累职业的孩子谈谈刚想和学习本课的收获,这样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获得较为明显的实效。
综上所述,无论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还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都要考虑“情”与“理”的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特别是只有正确处理好“明理”环节,这样才能最佳地实现“明理”、“激情”与“导行”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