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7-11-03 09:59:44 点击数: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处着眼。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我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一般是这样做的:
一、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从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会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早上进班级后先要打扫卫生,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谁在应付了事;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自我介绍,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着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注重养成的循序渐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会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
三、生活习惯
学生要有一个学生的样子。每名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衣着要整洁,头发、指甲也不能过长,更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要摆得整整齐齐,每节课前还要做好课前准备。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诸如此类,都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加以养成,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学习小组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小组内同学相互监督,确保课堂高效。
3、积极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习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习第二天功课的过程,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不懂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不把问题留到下一天,不抄袭他人作业。
任何成绩都要付出一定的心血,但要保持成绩更要付出心血。这正如古人云: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好的行为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好的行为习惯要长期坚持,反复训练,严格训练,还要贴近生活、有具体目标训练,而且要有实效性。光搞假、大、空,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学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如:说了就要做,按规则行动,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做事有计划,认真读书、写字等。这些项目经常性的训练,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自觉地做,不要任何人提醒。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