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 美术教研

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7-04-06 08:38:14   点击数:

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
[摘要]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一门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才能转化而成。中小学美术的学科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转型为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是目前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将合适的转型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能为日后的课程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转型实践
核心素养在中小学教师的脑海中,远不如“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双基”等概念如雷贯耳。其实,“核心素养”并非新晋之秀,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概念。
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背景
为何说“核心素养”是国际概念,源于最早的提出者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机构的根本用意就在于指出新世纪培养的学生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生存,进而实现个人成就,推动社会发展。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核心素养提出以后,收到了各个国家不同程度的认同和贯彻,但是因地制宜,不同国家对于此概念的理解和贯行有不可避免的差异化存在。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体现在重视知识创新等必备的生存技能;而日本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但归根究底,任何范围内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研究都与时代变革和社会思潮紧密相连,同时,我们国家也已经采纳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推而广之。
二、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转型实践现状
“美”与“术”是相互支撑扶持的两个方面,并非只是抗衡关系。同样,中小学美术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非对立关系,更不是此“存”彼“废”的尴尬处境。对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如今我国美术教育从“唯双基”扩展到“三个维度”,要在“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并积极转型实践,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五个纬度积极促进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实践。
三、转型实践要点浅论
首先,将抽象化课程进行抽离分解,形成可观可感的形象教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化和基本能力形成,需要美术教师针对美术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幅缩略图卡片交替出现,让学生进行抢答”的方式,来促进其图像识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自由表现等环节,让学生随机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图形来表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情和事物。也可以通过课堂多媒体展示对比材料,或者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引导学生的审美态度和能力。通过动画角色和科幻电影的造型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通过社会热点等话题增进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理解……所有一切的尝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并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形成视觉审美、文化理解、理性判断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日后遭遇某些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坦荡解决。
其次,抛开明确的功利性,真正将素养放在第一位。美术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技能型学科,美术,是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自主改变、改造显示状态的独特思维方法,课程的设定更侧重激发人类的创造思想,维持新生的、活跃的生命活力。如果将美术课都演变在单纯追求升学目标、绘画技巧等“术”的狭隘概念里,使之成为另一道捆绑青少年自然生长的枷锁,实在是南辕北辙。摒弃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低水平模仿的技能传递,摒弃师范学院里奉若圭臬的简笔画,中小学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的达成才有可能。
再次,也是根本起源,师之素养培养在先,生之素养紧随其后。这世上,最美好的品德,诸如善良、诚实、勇气、智慧、节制都是无法衡量的;同理,这世上真正值得教师去倾心培育的核心素养——审美、文化、创新,也绝不是狭隘的技巧或分数所能衡量的。包括美术核心素养在内的所有教育目标,都需要从教师的培养基地——师范学院开始,从即将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在校大学生开始,先达成师之素养,才能对“生”之核心素养有所期许。
最后,因材施教,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表面大同小异,实则大相径庭。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方法将学生分类,为同类或兴趣同样的学生制定完整的个性化学习成长方案,并根据方案个性化辅导。相对于“煮大锅饭”,有的放矢的操作更容易促进学生进步和成就感的建立,同时,家庭环境的作用不可小视,联合家庭一起为孩子营造美好的成长环境,更容易促使孩子健康、乐观、积极等高素养人格的构建。
总之,从“双基”到核心素养的转型实践之路上,教师是根基,是审美、品位的有力支撑。多媒体教学材料和丰富多样的美术实践是有效保障,而学生家庭的支持与个人禀赋的发挥是径直向上的原动力,在共同作用之下,有始有终,方能从容。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