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不可替代性”(二)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7-03-28 08:59:00 点击数:
如何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不可替代性”(二)
一、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现代教师,特别是新课程中的教师,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而要做一名“研究者”,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当然也包括我们信息技术教师。
可能由于长期的专业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似乎养成了一种惰性:那就是只要照本宣科的给学生演示几个软件的操作使用,会考前突击给学生做几套模拟试题就算完成教学工作了。
可是,当第八次新课程改革来临的时候,如果依旧“穿新鞋走老路”,就会颇感力不从心了。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现象,是我们无法用旧有的方法理论来阐释的。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来,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里所说的科研,决不是让老师们现在回到家里,把学校里的事,把你今天所做过的工作都扔到一边,把你的学生扔到一边,而是你在工作之前,想想学生,他们需要什么,猜猜学生,他们会怎么样。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我们教师要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广泛阅读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思考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每一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
特别的是,如果当现有的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合某节课时,我们应该在吸取原来教学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大胆的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研究该方法实施后产生的效应。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觉得,教育科研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的灵魂。虽然,爱和教学是教师的灵魂,但爱如果没有科研作基础是无效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作支持,也是不可能达到某一程度的。
二、 学会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新课程中,许多学校都着手进行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本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全就是一个让教师积极探究、创新、开发和选择的课程实践过程,可是,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却视而不见,认为自己的学科哪会有什么校本课程可以开发的,白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事实上,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还是能够从我们这个学科中挖掘出许多课程资源来的。笔者曾经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指导教师之一,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我就发现学生没有很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辅助进行研究,或者就是考虑到了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工具,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苦于没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所以还是不能很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基于此,我便着手开发设计了《研究性学习中的信息技术》这样一门校本课程,为许多学生扫清了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障碍,而自己在整个开发的过程中,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而类似这样一个过程,是需要我们有专门的知识、技能、素养的,这样的知识、技能、素养是其他职业人员不经过专门的教育过程、专门训练过程所不可能拥有的。
三、 努力尝试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翻开其他学科的教材,我们总能见到我们信息技术的影子。以数学为例,有将近几个章节的内容涉及到算法以及程序设计等。而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仅仅囿于我们自己的小圈子内,而应该带着“大视野”的眼光来对待这次课程整合。
我们应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通力合作,研究二者彼此相交的领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本学科的教学营养,丰富本学科的教学文化。
四、 大力提倡同伴互助
研究表明,拥有同伴关系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态度更为积极,更容易习得新的行为,也能更合适地将这些行为应用于教学实践。
我们中小学信息技术可供参考的理论不多,再加上我们这个群体在学校中处于“弱势群体”的位置,这些就更加需要我们信息教育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新知,共同研究问题,共同反思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群落”中,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种合力,互相激励,互相取长补短,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
我相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了,我们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也就会具有“学科不可替代性”,而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人也就理所当然的具有了“专业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