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 美术教研

油画《格尔尼卡》赏析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6-12-29 15:49:04   点击数:


      油画《格尔尼卡》赏析
 
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现为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作品以强音奏出了悲怆曲,在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并使我们感到极端的恐惧。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作品充分表现了法西斯暴行的残酷和人民受难的痛苦。《格尔尼卡》问世后,曾在一些国家展出,受到爱好和平者的高度评价,毕加索也因此备受世界人民的尊敬。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的代表形象。
时代背景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1937年法国举办世博会,反法西斯独裁的西班牙共和党认为,西班牙需有代表出席,并邀请毕加索创作一幅巨型绘画,占据世博会场西班牙馆一整面墙。正当毕加索构思这幅壁画之时,1937429日,巴黎便传闻佛朗哥雇用德国轰炸机炸毁了巴斯克古老的都城、西班牙中北部小镇格尔尼卡。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也立即让他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主题。他说:艺术家怎么可能对其他人漠不关心,自生活中抽离、放弃带给绘画创作丰富灵感的社会大众呢?不,绘画不是用来装饰房子,它是对抗敌人攻防战的必需工具。他仅用几个星期的时间便完成了这幅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这幅画描绘的正是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在1937年法国举办世博会上,毕加索创作的这幅巨型绘画,占据世博会场西班牙馆一整面墙,并且在世博会上名扬世界。
画面介绍
这幅巨作长达7.82米,高有3.5米。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虽然咋看起来画面杂乱不堪,但是仔细观察,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幅画作中,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细观此画,我们会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的,而且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织构成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
画作赏析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此外画面中女人的痛苦、阵亡士兵的惨状、牛马的嘶叫,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也体会到了毕加索内心的愤怒和同情。他用变形手法突出了悲惨的遭遇,在夸张外形之下,感情的抒发变得更为真实强烈,而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更是增添了恐怖的惨相。毕加索对于痛苦的表现并不源于这件作品的创作,他之前已经开始了对痛苦的分析,研究人物外形的变形对情感的表现。在长期实验和研究之下,才会有如此成熟的作品应运而生。画面貌似原始的手法,接近儿童般的单纯和朴实,但它所带来的强烈情感却足以令人惊讶。正是这种超越各类复杂描述,回归于简朴的形式,才得以诞生不朽的经典形象。
小结
毕加索在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时刻,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在有限的画幅空间里创造出了具有无限冲击力的视觉形象,以深沉强烈的情感恣肆宣泄在二十五英尺的画幅上,这滚滚而动的精神波涛,溢出画面,无限扩散开来,令观者淹没于画家个人情感的海洋,感受画家对战争成熟而深邃的思考。这种为爱国而画的精神无不感染着无数从事各行各业的后期之辈。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