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泥玩具》说课稿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6-12-28 13:41:17 点击数:
《泥玩具》说课稿
广鹿岛镇中心小学 姜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1课的教学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确立的阶段目标,属于“造型设计”领域,这一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其内容要求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泥玩具》一课教材内容非常丰富。24页展示了我国各地富有特色的传统泥玩具,25页呈现的是制作过程以及富有趣味的学生作品,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对我国传统泥玩具的认识展开思考,通过“艺术实践”和“评一评”引导学生创作思维,结合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我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分析泥玩具的美好寓意与造型特点;通过欣赏和分析加强认知,仿照传统泥玩具塑造可爱的玩具形象;在创作过程中体会泥玩具独特的造型和调色方法,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与喜爱。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并尝试制作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并运用民间泥玩具造型概括、色彩艳的表现手法是本课的难点。本课的关键是泥玩具造型概括、色彩艳丽的表现手法的了解与运用。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玩具对于他们来说,仍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泥土和泥塑造型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对于祖国各地的泥玩具的造型与艺术特色也缺乏全面的认知,这就需要在创作前进行相应的引导。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以前也有相关内容的学习:如一年级上册的花点心和动物乐园,就是通过橡皮泥让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二年级上册的捏泥巴一课则是直接与泥土接触,让学生感受泥巴的特性;再如一年级上册的《谁画的鱼最大》中的农民画《鱼》为学生展现了农民画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特点;这些课程内容的安排都为本课的造型表现打下了一定的铺垫。
三、教学模式
依据本课的课程内容,结合学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四、教与学方式
教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采用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互动,体验动手创作的快乐。
学法:通过课前准备、欣赏观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本课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五个环节,分别是:激趣导入、新知探究、作品创作、作品评价、拓展总结
(一)激趣导入
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上述对学情的分析,结合课程特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泥玩具相关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这不仅是为本课学习打下的铺垫,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合理运用资料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认知中国传统泥玩具。体现了多元化教学;因此,我以学生汇报收集资料进行开课,以对学生汇情况的小结为主导,自然引出泥玩具的起源与类别,通过自行制作的微视频向学生展示泥玩具的历史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泥玩具的主要特点,以音象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泥玩具的艺术特色。这也正是课标是倡导的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感情美术作品的机会,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二)新知探究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初步认知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效果,唤起创作的欲望。因而在新知探究环节,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材和学生手中的泥玩具为主要媒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即发现概括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包括制作方法、造型、色彩及寓意。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教材中不同作品,激起他们的喜爱之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出作品的艺术特点,并产生也想自己动手的欲望。事实证明,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老师的提示点分析出相应的关键内容。
对于本课难点的处理,我采用小组探究和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以微课的形式演示造型的基本方法,直观形象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同时也节省了时间。
(三)作品创作
知识的应用包含着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由于在前面的探究过程将本课的重难点充分解决,因此在创作环节学生有内容可以输出,同学们的创意都很好,虽然对泥土的干湿掌握对于作品创作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影响学生创作的兴致。
(四)作品展评
在作品展评的环节中,我大胆地将电脑技术应用于图片展示环节,即通过手机与电脑的联网,将学生的作品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对于没有成型的泥玩具,不易于移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作品直观的呈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以玩具博览会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物参观,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总结拓展
这一环节不仅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同时也将本课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由泥玩具延伸至面塑、剪纸、年画等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素养。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将美术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六个四字词语将泥玩具的艺术特色充分体现,夸张的字体造型与本课的内容很好的融合,更显愉悦性。
七、教学评价
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在本课的评价中,我一改以往展一展、评一评、说一说的方式,将评价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悟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法,既鼓励了学生,又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快乐,情感得到升华。
在一这环节中,我将手机有电脑有机结合,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效果更为显著。
八、课程开发
课标指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为的效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地域及学生的特点,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微课和微视频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微视频和微课的直观性增强了本课的人文性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解决了难点,使课堂的氛围轻松愉悦。
九、教学得失
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自主探究、合作体验”模式的探索与运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美术课的特殊魅力,增强了爱国情感。不足之处在于这一模式的运用还在探索之中,难免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反思,从而形式美术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