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课题研究学习材料之三:小学数学课前教学预设怎样有效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6-11-29 08:53:22   点击数:


小学数学课前教学预设怎样有效

 

小学数学课前教学预设有效研究,教师逐步建立起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作为自我教学追求的目标。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我认为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融为一体的,这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教学预设就要为促进数学课堂有效生成服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因此,需要调整传统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线性序列”、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的那种设计,预设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重构。 
    1.
抓牢生成的基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生成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生成,如果超过了这个基点就可能生长不了,若低于这个生长点生成也就无所谓生成了。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教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教学后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 
    2.
变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 
   
这是重构教学预设的中心环节。过去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其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作为人文、艺术的一面,于是教学设计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科学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成为一种线性的、凝固的预案,不仅教学目标不能变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结果可以预料,甚至连每个环节花几分钟教学都预先规定,忽视的恰恰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和最重要的目标——学生的发展。生成性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转化,从以“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预设的基本要点与思路是: 
   
1)教学目标留弹性区间。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课堂教学中,教师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教学环节可适时调整。 
   
课堂教学的大环节和主要步骤必须提前设计。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想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 
   
砍多余环节。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 
正是由于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正是由于预案设计的“简单”,教师不用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以跟着孩子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改线性设计。以往的教学设计,我们重视从机械的直线式设计,生成性教学需要我们从机械的直线程序式走向灵活的分支式、板块式程序。 
   
3)预先设计陈述性知识。 
   
一些基本的概念或者定律的解释,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随意性,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因此,陈述性的知识是老师预先设计的内容之一。老师对基本知识要烂熟于胸,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能有的放矢,快速处理,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4)学习方式可随机选择。 
   
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完成教学目标,老师要提前预设,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灵活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这样的预设是基于生成的预设:这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空间的,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这样的预设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的愉快,不仅有高水平的思维和智力加工,而且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