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6-11-21 09:36:26 点击数: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举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话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新教师,我在各个方面我都作了一些尝试,下面将根据具体案例谈谈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一、 应用背景分析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导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并提高了各种能力。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想象力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总的来说,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使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增强,增强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二、 教学案例描述
在六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有一课是教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自我介绍演示文稿,包括插入文字图片声音等内容。我在星期一有两节课,分别是六(1)班六(4)班的。在给六(1)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是就说,我叫同学们打开书本,我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跟着我的思路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比如“插入的声音听不到”等小问题,我要下去给每个不明白的学生解释。最终把自己搞的很累,自己累点能出成果那也可喜。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完成指定操作,能完整的完成一份精彩自我介绍的学生并不多。
接下去的一节课是六(4)班的。因为在六(1)班的上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六(1)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我是一个新的老师,同学们对我还不太了解,我现在播放一个我自己做的自我介绍PPT,让同学们可以从各方面了解老师。那么同样地,我也想让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同学们分小组地制作PPT,介绍小组内成员学习生活等情况。在这么一个真实的情境下,我要求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介绍自己小组内成员的演示文稿,看谁最早完成。接下去老师演示完制作好的介绍自己的精彩的演示文稿后,就由学生自己上机操作,自己摸索方法。由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当看到有小组已经大概做好PPT时,给予赞扬,“驱使”其它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各个小组基本上都能制作出一份完整的PPT。在整节课最后十分钟时,展示各小组做好的PPT,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提出不足之处,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激情。
三、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六(1)班与六(4)班两节课的对比实验,发现采用任务驱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较好。
在案例中我总结到以下几点:
(1) 采用“任务驱动”法时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情境
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就正如上面案例所提到的,赞扬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以驱动未完成任务的小组。
(2)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时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首先要具有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其次是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等)。最后是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3)任务驱动法要注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
不同年龄阶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电脑知识,就不作长时间讲授,而对有难度的“任务”,老师则作事先的演示与操作,会更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完成任务时向课外延伸。
(4)作展示与评价,提高创新激情
适当、及时、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激情。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具体的教学中,当每个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时,都进行交流展示,将做的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一起点评,有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对于那些能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激情,也激发其他同学的创造积极性。将操作能力较弱者所做的进步加以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