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二)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6-11-18 14:01:00 点击数:
探讨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二)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提高认识,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推进。“物质贫乏”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然而,由于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知识贫乏”或“信息贫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国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正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渠道。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在素质教育及至国家命运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管理组织者,才可能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才可能迎难而上,积极创新,努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转变观念,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
随着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的建设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也正加大步伐,此时,很多地区的学校其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已日趋完善,然而他们建设这些硬件设施的目的仅仅是辅助教学及辅助管理,仅是实现各学科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只落于形式。因此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未来的不是技术而是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关键在于教育者教育观念是怎样的,首先,一个观念落后、只看到眼前利益的教育管理者,只会以“高考”为指挥捧,在高考还没实施变革之前,信息技术课只能无奈的徘徊在“3+综合+X”之外;其次,一个观念落后,只知“考考考”的教师去面对“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只会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的过程更加方便的由“人灌”变为了“电灌”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只是从普通的教室搬进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由讲解员变为了放映员,信息技术的教育永远只会落于形式。
因此,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灵魂。
自2000年11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来,信息技术课程就由计算机课程正式发展而来,在2002年11又发布了课程标准,在短短的几年中就使得其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历史还非常的短暂,根本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要开展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唯有每一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