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慢·特稿|往往透过帅哥的眼看过去,风貌会很不同——日本小学教育背后的文化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6-11-16 10:15:21   点击数:

(转载)慢·特稿|往往透过帅哥的眼看过去,风貌会很不同——日本小学教育背后的文化

原创 2016-11-14  四爷·周建军 慢成长俱乐部

       好友四爷说,20161023日至28日,这是六个特别的日子。我暗自思忖了一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呢,我甚至完全忘记自己在这几天做了些什么。为了满足好奇心,我特意翻了下朋友圈,看到亲爱的四爷每天坚持不懈地记录着,自己在日本参观小学的所见所闻。作为一个教育媒体的记者,我仿佛嗅觉还不够灵敏,当时并没有向四爷约稿(深深地反省中)。让我更为汗颜的是,四爷今天将自己写的近万字文字克制、记录翔实的参观记录发给了我,这让我很是激动了一番。

       在此,我们选登四爷文中精彩的部分,让大家随着他帅气的视角去看一看,以米原市和名古屋市几所小学为例的日本小学教育背后的文化价值。

       很想再说一句,这篇文字篇幅较长,可能有些不符合电子阅读破碎和快捷的特性,但我必须以一位媒体人的公信力真诚推荐给大家,愿大家花一些时间,静静的阅读,你将看到不一样的日本小学教育。

  Always With MeMeja - AniMeja Ghibli Songs

关于作者

 

四爷(圈内爱称),本名周建军,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大队辅导员(每次看到他帅气的样子,我就想再上一次小学,然后努力变成一名学生,被他好好地辅导六年,最后华丽丽成为一名才艺德馨的学霸)。



 

 



 

此次受日本关西教育局邀请,参访了日本滋贺县米原市和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五所学校(一所中学,四所小学),分别是:滋贺县米原市河南小学校、滋贺县米原市河南中学校、名古屋市立宫前小学校、名古屋市名北小学校、名古屋市立浦里小学校。在这些学校里,我们一行深度体验了日本小学教育的风貌。

 

 

日本小学教育基本概况

       日本的教师属于公务员,受地区统一调配,同行的翻译介绍说:在日本要获取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要通过两门测试:游泳和钢琴。在日本小学阶段的教育,都是采取包班制度,所有课程由两名教师承担,基本上每年都要换老师。日本的教师资格认证每六年要重新考核,有专门的教育局官员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督查。

       日本小学的教育资源非常均衡,在城乡之间看不出太大的差距,校舍标准化,师资标准化。名古屋市的小学校长每三年进行一次轮岗,校舍的资源非常平衡,每所学校都有规模相当的室内体育馆、保健室、裁缝功能教室、烹饪功能教室。

       在我们参访的五所学校里,他们给我们呈现的学校资料册内容基本一致,包括了学校所有部门师资的介绍,班级总额和各班人数,办学以来的大事记,特色活动、学校位置的卫星地图及校歌。


     
日本小学课程的课程根据不同年级有不同课程。1-6年级每年的必修课有:国语、算数、画画、音乐、体育。其中1-2年级还会有生活课,教给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法,比如打扫卫生、物品分类等。3-6年级开始开设理科和社会课程,了解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5-6年级在之前的课程基础上会加开家庭课程,教学生怎么缝衣服,怎么做饭这种独立生活的技巧。

       日本目前一学年共有3个学期,4-7月,9-12月,1-3月三个学期。假期有春假,暑假,寒假,放假期间学生会进行一些远足的文化研学活动和自由研究的实践。    我们了解到日本小学教育的方针主要有:养成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人际交往中的协同,自主,自律精神;正确理解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同时培养国际协作的精神;培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要的技能;正确掌握,国语,算数,并必备理解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拥有幸福,健康,安全生活所需要具备的习惯,能力。从这些教育方针我们可以看到对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参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小学3年级的学生授课的内容是乘法口诀,国语三年级教材每期只有5个单元,5篇文章的内容。

       但在日本的教材中我们也发现了非常多的文本内容都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在二年级下册有篇关于《茶道》的文章,文中介绍了日本茶道的许多既定的礼法步骤及规矩。例如端茶给客人时要说请喝茶,喝的一方喝完后一定要说:您的茶艺真好等既定的台词。 礼法步骤也有一定的规矩,例如大家用一个茶碗轮流喝,茶碗一定要转动之后再和等等,琐碎的规矩必须熟记清楚。在参访名古屋市名北小学的时候,校方让我们感受了一堂茶道课。

 




 

日本小学教育背后的文化

       我们现在所看到日本的万象,都是一个民族的风骨和底蕴在日本民众心中的文化自觉,在教育上所看到的万千表象都是文化自觉的启蒙与外显的表达,文化价值观对教育的导向、激励、调节,规范、凝聚等,都构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日本教育,通过日本教育表象看日本文化价值,也通过对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了解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深度。没有科学会穷,没有宗教不善,没有艺术不美,没有哲学会乱。 

 

 

01

不给别人添麻烦

 美国社会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写到:假如它真的表示爱甚至义务,那么日本人当然会对他们的孩子说。在日语语境中表示负债,人们要尽力去承,在报恩的同时就是在还债,不像美国人所认为的爱是某种自由给予的东西,不受义务的约束。所以日本人特别怕给别人添麻烦,于是我们在日本到处可以看到人性化的精细服务,给予他人便利

在日本的大巴车上会有些座位的靠背要高一些,是为了方便个子较高的人靠头休息,以免太矮的靠背会让个子高的人觉得难受;在教会孩子保管自己物品方面,日本小孩在自己的所有物件上都会粘贴自己的名字,以防丢失;在我们参访的所有学校都发现,他们是非常守时的人,会议准时开始,发言定时,参观守时。有次我们约的是10点到校,结果我们来早了,就让他们觉得非常尴尬,约好的十点就十点来,在采访中设定的1040分参观校园,如果交流提前结束了,我们也要等待1040分才可以开始参观,他们时间的设定是根据学生上下课情况制定的,尽量不要打扰了学生的正常上课,日方所有的校长都提醒我们,在拍照过程中,千万不能拍孩子的正脸,拍后脑勺是可以的。
     
有序也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便利,我们看到学校里的所有物品都摆放得井然有序,学生抽屉很窄,里面的物品放在两个小的盒子里,左侧的是常用的学习用具,右侧是书籍。生病的孩子都必须戴口罩,以免传染给同学;日本的小孩也要滑楼梯,为了防止孩子过快滑下,楼道的扶梯中间会设置一些障碍;日本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匮乏,所以人力服务行业成本很高,于是大街小巷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的贩卖机,自动化的咖啡现磨机,自动停车场缴费机等;乘坐公交的时候我们还感受到了非常人性的一点,每个座位之前都会有个呼唤铃,如果你要在此站下,提前按呼唤铃即可,到站的时候下车的车门一侧会倾斜,便于身体障碍者上下车。
     
在日本的小学里对校内各项规则都没有采用纯文字描述的方式,基本上采取简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片表达,这种直观的呈现不仅尊重了儿童的模仿天性,也降低了低龄儿童的接受难度,汉字的内涵与外延过于深奥,简单明了的图片展示给儿童,更容易接受与执行。我们的教育少点宏大叙事,多点站在儿童角度的服务,一定会更美好,高阶概念与低阶现实的脱节或许也会缓和些。

 

02

上帝爱每一个人

 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在他的著作《生命的实相》中首次在世界上呼吁,要重视生命教育。围绕这样的目的,日本在2010年重新修订了文部科学白书,指出活出生命力健康的身体”“富有人性”“确实的学力为三大支柱。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生命教育,虽然在日本教育体系中并不采用生命教育用语,但其生命教育政策却在全国环境营造中,展现其特色。    在生命教育上,日本教育关注了每个孩子,特别是对身心障碍者(自闭症、智力障碍)的关注。我们交流的所有学校都有特殊辅导教室,辅导教室是用于学校里有身心障碍的孩子学习的教室,除了体育课与同年级的一起上以外,其他的课程有专业的特殊辅导教师,所以很多都是一对一的教学,学校里的特殊辅导教室多是以花名、颜色命名。所以我们也能够理解在东京大阪的城市里会看到很多的身心障碍者自由地生活着,上帝爱每一个人。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小学生的教育中有大量的自我防备和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在二楼以上的楼层都设有避难器,主要是让孩子遇到紧急情况后可以通过避难器里的升降梯逃生。日本小学生的书包里藏着非常多的秘密,书包是需要获得政府批准的企业才可以生产,日本小学生每天都是自己上学,放学,在书包里有GPS定位系统,有紧急呼叫按钮,遇到困难时可以呼救,地震时书包还可以保护好头部,落水的时候书包可以帮助人体漂浮,除了书包,在教室里每个座位的坐垫也是专门用来保护头部的,日本小学每年都会有专门的时间进行防灾演练。

 在小学的课程设置里,大量关注了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培养,5-6年级的孩子要学会裁缝、烹饪等生活技能。
      
日本小学对食物的要求已经接近苛刻的原则,学校里食物分餐区是非常专业的教室,每所学校都有营养搭配师,所有食物都经过严格的检测,每天都有一瓶牛奶,校内到处都公示着每天的餐食以及它的营养价值,在分餐过程中培养有序、感恩、环保的品格。蒋勋在《生活十讲》里说:在新食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日本对生命的关注,除了自我防护教育,饮食安全教育上,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在小学阶段体育达成目标每个年级都不一样。1-2年级要学会遵守规则,重视协调性,通过运动游戏为高段学习打下基础。3-4年级增加保健单元,在各类运动课程上增加讲义形式的课程。5-6年级的孩子要求一定的记录挑战。日本小学的体育课,除了体操、跑、跳远、跳高、倒立、以及保护地垫上的跳跃、翻滚外,还有跳绳、足球、篮球、排球、独轮车、跳山羊、单双杠等。在考察与测评上只要每一次比上一次好就能得满分!他们认为体育教育不能等同于运动,作为一种教育,体育最重要的是培养运动精神,而不断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运动精神。

 

03

 

洗心净身

 受宗教影响,日本人提倡净身净心,这体现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日本普通民众非常喜欢泡澡,洗去一天的疲倦。在很多神社的入口都会有一个洗心的池子,参拜者需要清洗双手并漱口才能入内。在参访学校时,都需要拖鞋,进洗手间又要更换另外的鞋子。

 在日本小学从小就教会孩子进行垃圾分类,每天孩子饮用的牛奶盒都需要清洗干净后才可以丢弃。在我们入住民宿的时候也发现,在日本普通的家庭中也是需要垃圾分类的,根据材质不同投入不同的箱子,每天环卫工人来收的垃圾都不一样,比如星期一只收纸质的垃圾,这时候居民只能够在垃圾投放点投放纸类垃圾。
       
在日本小学三年级国语教材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以分类为主题的单元。翻开分类这篇课文的第一页,首先是一个大标题关于分类,然后标题旁边是幅占满页面三分之二的大图画,这幅图画里画了许多猫,图画旁边写了一句话:看看这幅画里的猫,然后分类为二个或三个小组吧。翻到分类课文的第二页,这页上画着不同人的头像,整整一大页纸,只写着一个小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和朋友的想法比较一下看看。问题旁边写着这样的提示:大家都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线索有什么不同?然后,寻找彼此想法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吧。接下来是一篇名为分类的阅读资料。这篇阅读资料稍长一点,大约有300字左右。在第二部分的分类阅读文结束之后,接下来是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将自己的日常用品做个分类,然后整理出自己的分类法,在全部同学面前进行发表演说。

 

04

反霸凌,反欺负

随着日本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这一代从家庭到学校的社会化过程需要一个学会与同伴相处的学习,再加上日本等级意识较强,我们见过不少有交往障碍或是有霸凌行为的孩子。儿童帮儿童是现在多数采取的活动方式,学长带着学弟学妹入学,参观校园,认识新环境,教打饭,上洗手间,共同阅读等。
     
在日本的小学里我们看到了非常多的活动都是混龄分组进行。比如运动会时根据不同年级打乱顺序以后进行分组,每组里都有不同年级的孩子,这样子便于在竞争中产生合作,培养不同年级生生间互帮互助的友谊。在一节语文课上我们还发现,:从课堂场景看到采取的是分组讨论,从题单上看到一年级讨论的是战争的主题,选取的文本是《饥饿的小男孩》和《一朵花》,学生正在分析在战争的背景下弟弟一瓶牛奶慢慢喝所体现的文本价值,还有《一朵花》中波斯菊背后的寓意;三年级的主题是鲁迅《故乡》中闰土父亲形象的解读,颓废的象征还是自然表象?这节课是初一和初三的混龄教学,初一分享,初三评价,反之亦然。校长表示这样的混龄教学可以提升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生生之间的探讨学生更容易接受。

 

05

科学启蒙

亲近自然,自然是滋养生命最好的课堂。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    钟启泉在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提及日本的"21世纪能力"由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三部分构成。在基础力的基础上,培养思考力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力,是指每个人自己学习、判断、具有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商讨,对想法进行仔细比较、斟酌、综合,创造出更好的解答和新的知识等,进而发现下一步的问题的能力。逻辑性的、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指在解决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分析、综合、评价等,以及从多种角度出发合乎逻辑地对事物进行考察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日本很多的作业都是自由研究的学习研究报告。 
     
我们观察到1-2年级小学生的作业有:刷牙表,一天早晚刷牙之后在表上画个圈,让学生养成刷牙的习惯。要求家里养一盆牵牛花,开一朵花就在表上涂个颜色,过一段时期,把自己的花带到学校来,只要没有枯萎就算完成作业了;学生用图画记录每天的生活,这就是图画日记作业;观测某个星座并记录、观察昆虫、做昆虫标本等自然观察作业。    日本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坚韧、合群、感恩、有序)和学会生活的能力;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的未来幸福生活奠基,要让孩子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