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不 抗 争 却 轻 生 ……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6-11-16 10:14:09 点击数:
你 不 抗 争 却 轻 生 ……
一位十四岁的初三女生,因为忘记做作业而受到老师劈头盖脸的厉声训斥,没有怎么辩解,没有什么抗争,便在半小时后回到家中痛哭一场,然后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狗从24层楼的窗台上往下纵身一跳 ……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看到有关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了!虽然没有进行过统计,但我印象中这些年来好像常会发生一些学生自杀事件,且其中大部分事件的直接起因都同教师对学生的粗暴、侮辱及人身伤害之类的行为有关。
以往每当看到此类报道时,总不免为这些自杀学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小小年纪就选择轻生而感到惋惜,并对直接或间接导致他们选择轻生的那些具体的当事人以及管理制度(升学率至上的竞争制度、管头管脚的校规校纪等)愤恨不已,谴责这些具体当事人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人,谴责这些具体管理制度囚禁学生的身体、伤害学生的心灵,杀人不见血!
但这次就不只是惋惜和愤恨了,因为看完报道后产生了一个疑问:面对教师的粗暴批评,这位女初中生为什么不替自己进行足够的辩护呢?为什么不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抗争呢?为什么偏偏要悄无声息地跳楼自杀呢?是这位女生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吗?据说也并非如此。而且,在学生自杀事件日渐增多的今天,把导致学生自杀的原因一味地首先归结为性格内向,很难令人信服。事实上,迄今那些自杀学生的性格也并非都内向,有些还很外向。那么,这些性格外向的学生为什么也不和教师抗争一下或抗争到底,而选择自杀呢?
进一步来看,倘若我们把目光转向学校日常生活,那就不难发现,在如今的中小学里,在教师对学生采取的错误行为(不合理、不道德乃至非人道的行为)面前,学生却很少为了自己的真理与尊严而与教师据理力争、当面抗争。于是,上面的疑问也就不再局限于对自杀学生的解读了,而是通向了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中为什么很少和老师抗争?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的同行,同行们都说我问得太幼稚:“和老师抗争?过于天真了吧!老师是强者,握有赋予机会、给予奖惩的大权,学生是弱者,怎么和强者抗争?”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使我满意:不正因为学生是弱者,才需要进行抗争的嘛!抗争可以说是作为弱者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权利。难道因为是弱者,学生就不得不对作为强者的教师与学校的种种错误行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吗?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几位中小学教师,他们都不否认学生同老师抗争的合理性,但又都认为这种抗争在学校实际生活中并无多少存在空间。其中一位中学教师的回答颇具代表性:“是啊,学生为什么就不抗争呢?如果老师的言行有错误,学生完全可以向老师指出,这时如果老师的姿态再高一点,也就不会发生悲剧了。”我接着问:“那你们平时鼓励不鼓励学生和老师抗争呢?”这位老师说:“那倒不会这么去鼓励,不会使用抗争这个词的,倒是会允许学生向老师提批评建议,但也不会怎么强调。如果学生总是给老师提意见,那还不乱了套!”这样的回答同样不能令我信服:如果学校的秩序会因学生向老师提意见而乱套,这种秩序恐怕也是脆弱到一定程度了,一种不积极倡导与保护学生向老师提意见、不能容忍更谈不上鼓励学生同教师的错误行为抗争的学校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本身就很可疑。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几位中小学生家长,家长们的回答如出一辙,都说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好好学习,尊敬老师,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尤其是不要和老师顶嘴。作为家长,怎么能鼓励自己的孩子与老师抗争呢?那不是让孩子自讨苦吃嘛!
听到这样的回答,心头不由得一阵悲凉!家长们不鼓励孩子与老师抗争的用心当然可以理解,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学生越是不同老师的错误行为抗争,老师的错误行为就越是得不到收敛,其结果,学生吃的苦头反而会越多。
按理说,当学生在学校因教师的错误行为而受到不应有的委屈时,家庭应当成为其舔平心灵创伤的避风港,家长应当成为其守护精神安宁的防火墙。但这在当下似乎还只能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对于家庭与家长之职能的理想化期盼与浪漫主义畅想。
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即便在学校因教师的错误行为而受到不应有的委屈,回到家中也未必会向家长倾诉,因为倾诉的结果可能是还要再受到家长的数落与责备,那等于是雪上加霜,无异于已被撕开的伤口上再被撒上一把盐。
许多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与教师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家长与教师已结为教育同盟:他们共同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共同要求学生尊敬老师,不要和老师唱对台戏。难怪一位小学生六年级学生在其自杀前的一篇日记里这样评价教师与家长:天下乌鸦一般黑!
我把这个问题抛向几位中小学学生,回答各不相同。一位小学生说:“老师成天训人,凶巴巴的,谁也不敢顶嘴。”一位初中生说:“干嘛要和老师对着干呢?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一位高中生则说,“抗争了也没有用,老师才不会听你的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得到这样的回答,心头所感受到的,就不只是悲凉了,而是十分的悲伤了!以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力、无奈乃至无所谓的状态来看,实在是很难让人对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坚持真理”的教育的实际效果持乐观态度,也很难令人将他们同“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类的美好期待联系在一起。可是,我们能责怪这些未成年人吗?
于是,让学生“学会抗争”(当然是“合理的抗争”)似乎也就不能不成为我们的教育必须承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往高处说,学生只有学会抗争,才有可能在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敢于并善于坚守真理,坚持正义,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有尊严的人;才有可能在其未来的国际交往中敢于并善于维护民族利益,伸张国际正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不过,咱们还是先别说得那么高吧,还是先顾一顾低处吧。至少就当下来看,学生只有学会抗争,才有可能更好地辩明真相,敞现自身,排解精神痛苦,避免心灵创伤,并有可能防止或减少悲剧的重演。而果真能防止或减少悲剧的重演,那么,其意义也就不低了,不是说生命乃无价之宝嘛!。
那么,谁来指导学生学会抗争呢?教育研究者?家长?同辈群体?媒体?互联网?似乎都有责任,且经过努力,似乎也都有可能。然而,教师(校长)呢?让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抗争、其中包括同教师的抗争?这是否纯属天方夜谭?我忽然有点不自信了。
于是,我只好把这个问题抛给“广大”读者、尤其是“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