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分析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6-11-10 09:12:00 点击数: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分析
1.教学目标的取向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制约作用。由于人们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的重点以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差异,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因而对教学目标的取向会有所不同。
多年来,在教学设计中比较流行的是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的目标,即行为目标,它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从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其中的教学目标是趋向于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的。它在叙述上主要是关于学生学完信息技术课程后所引起的认识作用、思考作用、理解、技能、鉴赏、态度等方面的行为变革。
2.教学目标的阐述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揭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总方向,是与全国普通中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分不开的。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教学为中介才能实现,所以教学本身就可以被理解为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此,如何把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进而用来指导教学实施工作,这是教学工作者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全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井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完成这些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该说《指导纲要》为全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指明了“学习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总方向。至于如何把它与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活动联系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