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学信息技术教研 > 教研动态

面对新课程,重新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三)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6-11-09 13:49:00   点击数:

面对新课程,重新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三)
   新近出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中提到“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性。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体现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而应该渗透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这一观点,联系目前的社会实际以及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种途径
  对于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有目的地开展教学,使学生能辨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例如,在WORD的综合练习课中,可以布置给学生有关网络与人类方面的课题,让学生以调查报告、宣传小报等形式进行展示研究成果。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时,可以就“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掉所有病毒吗?”,“我国知名的反病毒软件公司有哪些?他们之间竞争对于消费者有影响吗?”等问题展开讨论,必要时给出一些网络导航,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信息,自己去分析问题,进行辩论,得出结论。总之,我们要使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信息技术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巨大的方便,另一方面认识到网络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我们要有主题、有目的地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学习不可缺少的助手,而不要使自己成为网络的奴隶。
2、 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道德规范教育与品行教育。笔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参加“Intel未来教育”培训活动中的一件小事:培训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向我们提到了版权问题,要求学员制作的作品要有版权所有标志,引用的文字、材料要注明出处。就技术而言,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操作,但是我想它规范了我一生的版权意识以及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由此我想到: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在学习技术时最直接的影响者,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以亲身行动、言语激励等方式感化、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正在计算机机上向所有学生演示教学,这时屏幕上反复出现病毒警告,多次杀毒确认后仍有干扰,于是教师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信息技术道德规范上,教师提醒学生:“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是不道德的行为,就像这里的计算机病毒一样,它干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学习,我想大家都对它恨之入骨,它的来势虽然凶,但终究是个“纸老虎”,我们的杀毒软件一定能把它清除干净。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可别学这些病毒,我们一定要合理地运用所学的技能,不能伤害或干扰别人生活和学习。”短短几句话,我想在学生的心里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3、 使用校园网,通过过滤技术或建立局域网站让学生从原来的无限上网变为有限上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过滤的网上内容发布到局域网上,或者在局域网中设置网站超级链接,这样既能有效控制,又能让学生不断感受网上资源的丰富。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