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重新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二)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6-11-08 13:48:00 点击数:
面对新课程,重新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二)
新近出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中提到“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性。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体现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能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由此可见,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而应该渗透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这一观点,联系目前的社会实际以及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二、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有的观点认为网络道德应该归属于学校的德育教育,这点笔者不否认,但是作为直接传授给学生技术的信息技术教师难道没有义务吗?我认为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会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更为有效,而且这也是我们新课标中要求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决不是单一的工具教学,因为工具的使用是由人来决定的,只有“人”以及人的“思想”才是行为动力的真正“驱动器”。例如我们现在所处的网络时代,人的精神生活的某些方面需要科技工具和人文精神的同时介入。如网上聊天、娱乐、宣泄情感等都是与现实世界的人文精神紧密相联的;如果将网络视作单纯的工具而剥夺其所附丽的人文因素,如果将网络空间视作纯粹的“虚拟世界”,而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那么只会导致人文精神的堕落乃至人性的异化。
因此,我们教育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对于人的培养,体现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增进学生的生活幸福感与充实感。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标准除了考虑所有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提高,还应该检验学生“怎样应用工具”和“用信息工具干什么”。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在对学生进行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手段、什么是工具、什么是目的,以及如何利用手段与工具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中的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并举,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