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之三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6-10-14 15:42:21   点击数: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数学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学科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从小学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教研室李老师很早就提出来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我能读”的能力培养概述如下:

一、       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过程是一种完整的心理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与勤思多想、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相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必须借助于老师的指导。

1             归纳分析法

归纳法就是把学习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类,使知识结构的整体和层次一目了然,即深化了解又便于记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先从整体上归纳,再对一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逐句分析,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数学结论和题目要求的内涵,即我们常说的“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怎样讲的?”如“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教材通过对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记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数位和位值原则、数位顺序及数的分级等知识的具体阐述,明确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容规则。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读这些文字,使之对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分几层来表达的,引导学生按计数单位与进率、数位与数位顺序、数的分级的顺序将教材分层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每一层的内容。这样,通过阅读并伴随一系列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

2、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教学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书上说到“小数点对齐”,学生阅读后,可能对“小数点对齐”的实质含义并不理解。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的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与教材中所提示的内容在算理上是一致的。像这样融会贯通的阅读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课内培养

在课内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阅读数学课本开始。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1、为求知铺垫而读。

小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更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一些新知识学习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自我需要”。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学习时要求学生先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准备题:怎样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这激起了孩子们不少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剪、有的拼,有的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就产生了获得新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需要。

2             为探求本质而读。

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疑问或困惑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后,有的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个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或者通过缩句,平角是一个角,而直线是一条线,角能是线吗?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的生成。

 3、为知识升华而读。

这是指在学习新知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的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重新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怎样利用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由转化到推导的数学思想过程,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课外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还要格外重视在课外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对数学和数学家有新的体验。然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加、减、乘、除的来历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最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和数学的名题、游戏等,让学生更喜欢数学,愿意与数学交朋友,并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精神。

三、在应用题中数学阅读技巧的培养
    数学阅读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时,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阅读技巧,这样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最新的研究指出有三种必要的阅读技巧:解释词义、解析字面的意义以及理解能力。在具体的应用题教学中,要在审题、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以往的教学往往注重解题技巧、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阅读技巧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做题时不读题, 就加,看就减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读书、 巧读书,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边读、边想、边划,注意划出关键词,理解其涵义,同时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且注意恰当运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相互学习。在讨论的同时,学习他人的阅读技巧,如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要找到关键词比、占、是,看图编应用题要掌握识图的顺序,在分析应用题时要讨论关键的字、词、句,讨论这些字、词、 句的涵义等。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能解决几个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更作为一种语言传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