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音乐 > 专业交流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发布者:cj_xiaoping   发布时间:2016-09-26 08:27:40   点击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大长山小泡子小学 丁丽红
最早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在我刚刚为人之母时,风靡中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中所得到的信息,当时怀着巨大的热情想要找到这本备受刘妈妈推崇的书,仿佛找到此书,就找到了女儿一生的幸福,那种迫切的心情,事隔多年还记忆犹新。然而真正得到这本书,是一个月后朋友送给我的礼物,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将全书看完。如今,时间如梭,转眼十年过去了,当我再次拿起这本珍藏的书籍时仍然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仔细阅读了此书。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这一切,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连她的母亲也绝望的认为,教这样的孩子是白费力气。然而,他的父亲老卡尔威特却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把小卡尔培养成这样一个让天下父母惊羡的天才。在此不得不为老卡尔伟大的父爱所折服,他是值得我们所有父母及老师们去学习的。
我们往往会羡慕天才,其实天才就是来自辛勤的教育。书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是他的观点。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早期教育。现在的孩子,多数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丰衣足食。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花很多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然而,父母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却往往忽略了。这种忽略,有时是因为我们忙,有时是因为我们懒。在教育孩子方面,其实不需要父母有多高的学历,多么博学,重要的是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中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敢于向权威质疑。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女儿两岁之前这本书几乎天天陪在我们身边,我也如法炮制的就是从小灌输语言开始,天天跟女儿说话、讲故事。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从女儿会说话时就已经能背下很多童话故事,语言能力不断增强,四五岁时基本上是可以独立看书了,这种能力在后来的学习中慢慢体现出来了,她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她的作文从来不用我指导,每次都是写完后我来阅读,其实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借
    鉴书中的“平等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不是建立在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对他来说,学习是一种快乐;“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仅如此,因时而教、因事而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这些快乐的教学原则也被我用在了我的音乐课堂上。以前的我可能因为为孩子的调皮大吼大叫的强压式教学,总以为他们是那么那么的不懂事,而现在我会以赏识的心态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音乐课堂充分享受音乐的快乐,哪怕他是个很笨很淘的孩子,我都会用心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用我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快乐、幸福的音乐中自由翱翔,享受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当然,总结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虽然《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已经流传百年,但能够像老卡尔一样培养出天才儿女的父母却并不多。作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教育的征程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孕育我们最美丽的花朵!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