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堂小组讨论的四大原因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6-06-21 08:26:47 点击数:
影响课堂小组讨论的四大原因,
你的课堂上有没有?
▼原因一:问题太难,尴尬“冷场”
学生面对讨论话题,既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说,结果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局面尴尬。
▼原因二:浑水摸鱼,“虚热”一场
学生借机会浑水摸鱼,大谈无关紧要或与讨论话题相差甚远的东西。
▼原因三:学生只想做个静静的思考者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独立行事,不参与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
▼原因四:“小专家”专场,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内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掌控小组的局面。“小权威”往往独断专行,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当然,有些学生也是借此偷懒,不发言不思考。
六大步骤帮你设计一次满意的
课堂小组讨论!
▼步骤一:精心设计好话题
一个好的话题,决定了小组讨论的热烈与否啊!怎么玩转呢?当然是要在老师您深入研究教材,理出教材内容以及所传达的意义后,筛选出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
一般而言呢,讨论的内容最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能激励他们深入思考。
当然,尽可能把握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总归一句话,就是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
▼步骤二:合理分组,hold住学生参与度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
因此,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在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等的差别。每个小组可以由4或6个同学组成,在座位的编排上最好以前后左右4人或6人为宜,这样有利于小组讨论的随时性。
另外,组内的各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讨论这一形式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精神,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防止大部分同学充当“听众”。
老师做什么呢?主要是指导工作。首先是对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比如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做好讨论记录,搜集资料等。
▼步骤三:扫清障碍,保证讨论顺利开展
很多老师说,讨论中总会遇到问题。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要想到这些问题,就是学生们在讨论时会遇到的障碍,而且要把这些障碍“扼杀在摇篮里”!
怎么做呢?老师自己想象学生们讨论。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学生讨论,什么样的话题讨论会有问题。比如,课前准备不足,了解不深刻。那么,在开展讨论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看书,上网,或请教长辈等方式预先了解相关的信息资料。
▼步骤四:营造宽松氛围,发挥主导作用
讨论的时候,老师可不能只是在讲台上站着,“旁观”学生们讨论!教师不仅是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
自身要融入学生们的讨论当中,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会更有劲。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应走动于各小组之间,了解情况,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帮助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既要引导学生在讨论时不要离题太远,钻牛角尖,又要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步骤五:组内、组间大讨论,让观点充分碰撞
小组讨论不是为了走过场,不能流于形式。因此,讨论到一定程度时,要让学生起来发言,首先是小组的总结发言。由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总结小组的观点。
很多老师以为,到这一步老师就可以作总结,结束了。但是聪明的老师却不是这样的,除了小组之间的讨论,我们可以扩充到组与组之间的论争。待每个小组发言之后,其他小组对哪个小组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探讨,或者是让某个小组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打开学生们思维,让更多的观点交汇碰撞。
▼步骤六:总结不评对错,引导深入思考
课堂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解知识点,并且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老师在做课堂总结最后一步时,不是说要对学生们的观点评对错,而是要通过总结,引导学生们更深入思考。
在讨论结束,老师指出讨论中的得失,可以适当阐明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不过不能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要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咱老师们要用就一定要用好,用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