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培训体会

发布者:cj_lixia   发布时间:2015-12-30 14:55:57   点击数:


网络研修培训体会
                                ——在表演游戏组织中教师的有效观察与介入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每位老师都阐释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困惑,真切的感觉到每位教师的困惑也正是我的困惑所以每次老师的解答我都是豁然开朗,真的在此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一、在表演游戏中老师“介入”存在的误区
    1.过于强调规范性
    幼儿在活动中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可能不符合老师的设想。如果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幼儿,这样幼儿就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2.急于指导
    幼儿在活动中难免会产生矛盾,有些老师不允许这种矛盾及吵架现象的存在。其实,这反而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社会规则,增进相互理解,从而促进幼儿增强团结,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观察判断是介入有效性的前提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表演游戏行为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各种表现,分析、判断幼儿行为的实际意义,从而确定介入指导的必要性,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和完善幼儿游戏。
    三、掌握时机是介入有效性的关键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过程,如果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对介入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则不仅容易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阻碍幼儿游戏的发展,还会使幼儿失去很多独立解决问题或伙伴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因此,选择介入指导的时机是重要的。
    1.当表演游戏中出现兴趣“停顿点”的时候
    由于表演的推进,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由于对活动内容的熟悉,而出现兴趣转淡的现象,即遇到“停顿点”。这些“点”的解决可能意味着知识结构的重新调整或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这些“点”,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点”能真正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2.当表演游戏中出现冲突行为的时候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当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但是幼儿在游戏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幼儿年龄较小,在游戏中,他们往往会由于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而陷入无助状态,甚至做出危险的攻击性行为。这时教师应及时介入指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冲突问题。
    3.当表演游戏中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幼儿一遇问题就想依赖老师的习惯,不利于表演游戏活动的开展,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幼儿表演游戏中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确定介入的必要性后,还要把握好干预时机,教师要考虑在表演游戏中应采用何种干预方式方法。
    1.启发性的语言引导
    当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遇到问题,游戏无法顺利进行,确定了介入的时机后,教师可尝试用一些启发性或商谈式的语言帮助幼儿分析现状、理清思路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暗示性的动作引导
    “暗示性的动作引导”即利用教师的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提示。这样既避免了语言表达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又体现出教师对某事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游戏材料的隐性介入
    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基础,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创造性萌芽,教师应及时捕捉,并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进行隐性指导,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大胆创编故事情节,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总之,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为什么要介入游戏、什么时候介入游戏及怎样介入游戏,教师要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决策力,把握好介入的“度”。教师的介入指导既能体现对幼儿游戏兴趣和需要的尊重,又要能扩展和丰富幼儿表演的游戏内容,同时还要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使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长海县幼儿园
                                              李婷婷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