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数学 > 资源共享

小学数学培训体会-广小-战海霞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5-11-10 13:34:14   点击数:


数学教材培训体会
                                       广鹿乡中心小学   战海霞
相对于之前的教材辅导,这一次的教材培训更亲近专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者朱育红老师为我们做培训,使我们一线教师更好的了解编者的意图。更可贵的是,我们还聆听到三节优质的数学课,朱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我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真可以说,这次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次学习的收获,可能肤浅,还请指正。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每天在备课的时候,我总要翻阅一下旧版教材,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我发现新教材中“情境+问题串”的设计其实质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一课中,新教材用3个问题串让学生经历角的度量单位产生的过程。再如,第一单元《近似数》一课,新教材借助数线,非常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道理。而在旧教材中,只要求学生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至于为什么规定“四舍”“五入”,学生并不理解。
说到数线,顺便说一下“画图”——我认为它也是本套教材的特色之一。我在听课中发现,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本套教材都注重让学生画图理解问题。由于我现在带的四年级学生之前用的是旧版教材,在画图方面,明显感觉到衔接不上。而对从一年级就开始使用新版教材的三年级学生们来说,画图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我认为:画图,也是知识的习得过程。
二、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我觉得,我要说的第二点是第一点的延续,也就是说“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是一脉相承的。我还拿《角的度量(一)》一课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这一课在同一个班级上了两遍。第一次上这节课,没有让学生去操作,只是以我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交流为主,之后引出角的度量单位。课后反思,觉得失败,决定再上一遍。第二次上这节课,完全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我在参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感受到,“做”与“光说不做”绝对是两回事。课后我再次反思,在我第一次上课已经引出角的度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课上的操作活动,学生收获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答案应该是“活动经验”。
我觉得,“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所引起的串联效果不只只是“积累活动经验”,还有“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
以上是我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点滴收获,不知是否准确,还望指正。
2015、9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