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与写相距甚远?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5-09-02 10:11:11 点击数:
为什么说与写相距甚远?
很早以前,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堂二年级的看图写话课,其过程就是“看图”之后“说话”,然后再把说的话写下来,这叫“写话”。老师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四幅图,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的是小猴子打扫卫生的事情,做了四件事,也就是四幅画的内容。学生先是一幅一幅的说画中的意思,四幅画都说完了,再连起来说。不要小看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有条理,有的学生还会用一些比喻。
我们不谈这些了,上面所说的内容,无非是我想做的一些简单交代。因为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扫兴。老师后来让学生做写话练习了。做完之后,我请老师拿给我看看。因为我觉得他们说得很精彩,把这些话写下来,应该也是很具体、很生动的。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练习本上只有两三行字的时候,我惊呆了,什么叫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我也就体会到了。我甚至觉得有点惨不忍睹。老师很平淡的告诉我,他们的作文就是这样的,你不要看他们上课时说得很好,甚至是妙语连珠,可是到了写的时候,就只剩下干巴巴的几句话了。我大概有点情绪,我说,这难道不是问题吗?为什么会是这样?你想过没有?你不觉得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这种现象吗?你不觉得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吗?
先说后写,是低年级作文的指导方法,也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自然是来自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是叶圣陶先生作文指导的经验之谈,但指导对象是成年人。也有人认为叶圣陶先生说的这话不严密,如忽视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等。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大概只是个纸上谈兵者,你去对初学写作的人谈什么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他们需要的是告诉他们怎么做。因此叶圣陶用了很精练的两句话概括了具体做法。把这两句话展开来,足能做一篇大文章。现在,低年级写作就拿“先说后写”作为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
先说后写,最关键的是在“说写之间”。教师要做的事情,一是解脱一切束缚,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你不要去要求或限制字数,也不要去计较什么错别字、句子不通的毛病(这些问题放到写完之后再来研究);一是趁热打铁,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时候,当时说话的情境如在眼前,学生很可能还沉浸在当时说话的情绪之中,对自己当时说了什么、怎样说的,都还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如果时间长了,记忆中就少了很多内容,情绪也很难再调动起来,当时的感受也没那么亲切了。为此,我曾专门就在课堂上完成作文初稿写过一篇文章(这就更早了)。
再回过来研究刚才听的那堂课。我发现学生的练习本上画了两条底线,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写两行字就行了,学生很可能是受了这两条线的影响。这是练习设计的问题,设计者可能低估了二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说他没有去研究“先说后写”的指导方法。二年级学生能写多少字?我看到的作文中,最长的有两千多字,请诸位不要惊讶。其实我们无须在字数上纠缠,鹤长凫短,道理大家都知道。而是应该从内容上引导,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把一件事说完整、说具体、能考虑到先后次序。
我后来和学校联系,请这位老师再上一次。不要写在练习本上,就写在文稿纸上。老师告诉学生,你当时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可想而知,这次写话的效果。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长长短短,这是原生态的,也是正常的。教师就字数、句数、词汇量等项目做了统计,并和原来写在练习本上的作业进行了比较。我建议这位老师将此过程写成一篇文章《两次写话练习的比较》,后来被一家小学语文刊物采用。
这件事也许太具体了,但是类似这样的问题,每天每天都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而且未必引起老师的重视,并加以研究。如果我们能从有利于学生发展考虑,如果我们能增加一点研究意识,我们的课堂将会出现怎样生动活泼的面貌,我们的教师将会获得怎样充实和生机勃勃的生活。让我们信心百倍的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