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科研故事—— 与科研同行 科研助我成功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5-06-05 14:00:36 点击数:
我的教育科研故事
——与科研同行 科研助我成功
科教兴国,科研兴校是每一位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我真正理解它,成为它的实践者、开拓者,则走过了一条很长的路。
1990年我师范院校毕业,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听着校园里悠扬的铃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我觉得,做教师是最适合我的一件事。我和教书颇有渊源,祖上三代为师,父母均为教龄近四十年、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许是遗传的作用,我工作起来轻松自如,在领导、家长、学生的眼里,也算是一个负责任、有水平的好老师。我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我的性格活泼开朗,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再加上自身有较扎实的语文功底,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教学成绩也比较理想。为此,有时心里也不免沾沾自喜。仔细想来,那时我的教学工作仅仅凭的是热情、直觉和自身不多的经验。当时也听说过教育科研,也听说过它是应对课改挑战的最佳策略,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多次动员我要在教育科研上下功夫,但是我想:科研室那些有学问、有资历的专家、学者的事,与我们无关,我只要教好书,就万事ok了。
这种想法,在我心里一直沉积到2002年。
那年我接手一个三年级新班。这是学校第一届双语实验班,有较好的基础,我很想利用这一优势搞一些教学特色来。新班接手不到一个月,区第五届课堂大赛即将开赛,学校推荐我参赛,并希望我能拿一个较高的奖项回来。大赛由参赛教师自选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张扬个性特点。同时也突出了选题的重要,因为,好的内容就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自己的这堂课在四十多节课中新颖、独特,令评委耳目一新?事关学校大局和个人发展,我自然不敢大意。当时,适逢新课程标准草案刚刚颁发,我逐字逐句地理解、揣摩课标精神,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新课本中的两句话让我找到了灵感:“语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经过进一步和教研组老师的商讨、完善,决定代表学校上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我给这堂课定位为“以社区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的目标;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带领由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各个小分队出现在社区:“小记者队”的同学们采访了社区的绿化、文化建设以及老年健身、娱乐情况;“文明警示语”的同学深入社区花园、小区,收集了二十多条文明警示语,并且制作了近十条文明警示语安放于楼道、花园;“广告小分队”的同学在社区看广告、学广告、改广告,争当广告大王;“错别字小分队”深入大街小巷,发现并修改了几十个错别字,增强了同学们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也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这堂语文实践活动汇报课在当年的课堂大赛中确实令评委耳目一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被评为一等奖。
这堂课在带给我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才有高度和新意,它促使我去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我深深意识到,单凭热情和固有的经验从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育科研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才能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的突破,真正实现教学的崇高境界。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要教改先要改变自己,转变教学思想,实现自我跨越,积极投身教改的洪流中去。于是,心里默唱真“再也不能这样过”,我这个课改战线的“晚行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教育科研进发了。
然而,教育科研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路研究,一地困惑。首先我要帮助自己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我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喜欢上我的课,于是,通过学习“课改”精神,大量阅读教育科研书籍,听取专家的分析讲解,我意识到:(一)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应紧密合作,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三)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如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适应能力,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能力。(四)课改中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老师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诶)教学的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教育向差异转变。我把自己的这些所学、所悟悉数运用于校龙头课题“三话育人”的实践和研究中,令我的方向更明确,步履更扎实。
有了观念的转变,还要让自己能随时准确把握课改的动向和脉搏。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我完成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修班的学业进修;我重视网络的运用,从网络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感受到新课改对教师技能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应对日益发展的教改,才能在教学中有一席之地,不被学生所淘汰。
学会思考,学会总结,静下心来,将心得体会及经营总结记录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积极撰写论文,这对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无裨益。人说“人师立说最可贵”。它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和教学工作相得益彰。为人师者具有既教书育人又著文立说本领,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相应的科研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在教育科研这条道路上我还是一名新兵,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后面的科研路还很长。但我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是“老黄牛”似的教书匠,教育科研意识及行为是新形势下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标准,它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肯定说:与科研同行,科研将助你成功。
最后,借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如果你想让你的劳动能给你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