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 > 教研动态

教师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5-05-21 13:57:23   点击数: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并不缺乏, 许多学校都建立起了相当完备的教师管理制度,其中不少制度对规范教师的行为, 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办好一所学校不可缺少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有些学校的某些教师管理制度不符合甚至违背了一些基本的教师管理原则,有的只是一种形式, 根本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有些制度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只能被动应付;有些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教师工作起到的只是消极作用……教师管理制度的无效和低效,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认为, 只有坚持依据一些基本原则, 教师的管理制度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 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才可能是理解的、认同的,管理的功能才能实现其最大化和最优化。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应坚持的最重要原则, 没有科学性就根本谈不上有效性。有效的管理一定是科学的管理。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必须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教师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认知规律。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如教学内容更新加快,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师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师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强化, 学校师生受社会影响的成分加大……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必须充分分析和研究当代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了解和掌握教学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基本事实及客观规律,并且依据这些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教师管理制度。这是教师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主动性原则
从学校领导者或决策者的角度看,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属于被管理者。与学生不同的是, 教师既要管理学生,同时又要接受学校的管理, 他们既可看作是管理者, 也可看作是被管理者。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有着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学校的决策者只是片面地强调教师的被管理者地位,忽视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管理制度只是要求教师被动地接受, 那么管理制度不可能是有效的。即使教师迫于某种压力而被动地接受或遵守, 但从内心可能是反感甚至是抵触的。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必须研究和重视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身份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让教师主动接受和认可教师的管理制度, 并且在行动中自觉地遵守和执行。这就要求学校的决策者在制定教师管理制度时要尽可能做到让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教师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多方面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 把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只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遵守, 教师的管理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
人文性原则
目前, 我国不少中小学校正在着力强化学校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学校的决策者只是强调了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格性, 强调管理中“硬”的一面, 而忽视了管理制度的人文性, 忽视了“软” 管理。这种只有“硬” 而没有“软” 的管理方式, 使得教师的管理制度根本得不到真正、高效的落实。我们认为, 作为学校的决策者, 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这一管理对象是有思想情感的“人” 而不是“物”。如果仅仅用机械的量化考核、规章制度来约束人, 那么结果可能是捆得越紧, 逆反作用越大。“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再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也可能遇到操作难题。所以,要使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有效发挥其作用, 就应在管理制度中尽可能地融入一些人文元素, 制定一些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人文管理制度, 强化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人文管理措施,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低成本原则
目前在不少中小学校, 相当一部分的决策者总是担心他手下的教师不好好干、干不好, 总嫌教师们干得少,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不去考虑教师们的承受能力, 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之后, 紧接着就要利用各种检查、评价、考核来进行强化落实。他们认为只要教师们多付出, 就会有高回报。而事实上,如果教师们不是发自内心去主动完成某项任务, 即使最后获得了一定的回报,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 但教学效益也可能是非常低的, 因为领导和教师们都付出的太多。我们学校的决策者应尽可能放弃靠加大教师们的工作量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办法,最好换一个角度, 考虑一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们的工作量, 减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同时保持或提高教学效益。这是适应我国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是切实转变教学发展方式,走内涵型教学发展路子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贯彻“以人为本” 这一理念, 坚持以师为本的具体体现。
师生共生原则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他们共同生长在学校这一统一体内。因此,不论是制定学生管理制度,还是教师管理制度,都应兼顾到师生双方,促使他们和谐、共同发展,要充分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学校对教师的有效管理,最终是为了对学生实行有效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必然会作用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这一点往往会被学校的决策者所忽视,以至于对教师的管理仅仅停留在“教师”层面上, 而不去关注教师管理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是脱节的,这样就造成了学校的一些教师管理制度,无法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真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真正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相反却可能导致教师加重负担、教师工作量的增大,或者仅仅流于一种形式,只是成了学校管理制度完备的一件装饰品。脱离学生的教师管理制度,最终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有效性可想而知。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关键,而学生发展又是教师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以学定教、师生共生”应是教师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理念之一。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