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爱尔兰总统 谈萧伯纳王尔德等文豪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4-12-11 08:40:30 点击数:
近平愉快地忆及2012年作为国家副主席访问爱尔兰的情景。习近平指出,中爱长期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理解彼此发展道路,在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友好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爱关系是不同国情、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共处的典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世界各国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我们愿意同爱方继续坚持互尊互信、互利互惠、互学互鉴、互帮互助,不断巩固和发展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强调,爱尔兰在信息技术、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农牧业基础好,中国正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双方可以加强合作。中方鼓励中国企业赴爱尔兰投资,参与爱尔兰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和风电建设。中爱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萧伯纳、王尔德、乔伊斯、叶芝等爱尔兰文学巨匠在中国广受欢迎。双方要促进人文交流,便利人员往来,互派更多留学生。中方支持在爱尔兰开展汉语教学。中方重视爱尔兰在欧盟内独特影响力,愿意同爱方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
希金斯表示,爱中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双方要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看法,两国人民是好朋友。爱方欣赏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钦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国成功使数亿人脱贫,是了不起的人权进步。我们对中国和平发展充满信心。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对增进世界各国相互信任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非常重要。爱方愿意同中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我这次带来了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目的是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两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广泛领域交流合作。爱中两国文化交流久远,王尔德的思想深受中国老子的影响,上世纪30年代萧伯纳访华,至今在两国传为佳话。爱方希望同中方加强人文交往,愿意作沟通欧中的桥梁。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合作协议以及人文、教育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
国务委员杨洁篪参加会谈。
附相关内容:
许多中国读者是从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这篇童话开始认识爱尔兰作家王尔德的。作为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主张 “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绝对的价值,艺术自身就是目的”。他很推崇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像王尔德那样崇尚“美”的人,东方文化的优雅与神秘很符合他的唯美主义原则。
正如爱尔兰总统所言,王尔德深受老庄等中国思想家影响。他曾说:“《老子》这部完成于两千年前的中国书,对欧洲人来说依然早了两千年。”
王尔德
而据《王尔德读书随笔》一书的译者张介明说,王尔德阅读英国汉学家赫伯特·贾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翻译的《庄子》,如获至宝。“他的真诚还体现在当19世纪中叶以后,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积贫积弱已暴露无遗,西方优越论和西方中心主义已盛行之时,他仍毫无偏见、充满敬意地介绍中国思想家庄子。”
王尔德说:“庄子,这个名字我们必须作为从未写过的名字认真加以宣布。在耶稣之前一个世纪,他已诞生在黄河岸边那一方鲜花盛开的土地上。”“庄子是一位达尔文以前的达尔文主义者,他追溯人的起源,并视其为自然的同一体。”他还告诉他的同胞“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许多漂亮的服装都受惠于中国艺术家那考究的装饰针线活……中国和日本的丝绸长袍教给我们色彩调和的新奇迹、精心设计的新奥妙。”要知道,当时即使是像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家,像爱默生这样的作家一谈起中国,言语间都充满了鄙视和轻蔑,这足见王尔德的正直、诚挚。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与中国的关系则更近了。1921年,中国话剧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萧伯纳的剧作《华伦夫人的职业》在上海上演,可这次演出是失败的。这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将原汁原味的西洋话剧搬上中国舞台的尝试。
1933年,萧伯纳到访香港和上海,鲁迅以左翼文坛盟主的姿态一下子写了四五篇关于萧伯纳的佳文。2月17日萧伯纳到达上海后,鲁迅应邀参加了宋庆龄女士为萧伯纳举行的一个小范围的欢迎午宴会。当时在座的还有蔡元培、宋庆龄、林语堂、杨杏佛,史沫特莱等。
从史沫特莱的记载中则可以看出萧伯纳在上海短短一天的访问是很愉快的,他那些引人思考、充满智慧的谈话常常语惊四座:“外面的形势很紧张,我们都随时有可能被中国的法西斯抓进监狱。……萧说如果他被中国的法律审判,被关进封建的监狱里,他的费边主义理想就可能会崩溃,然后他就可能变成一位革命者。……宋庆龄笑得很厉害,最后还拿出手绢擦眼泪。”萧伯纳的夫人夏洛蒂对中国之行也充满了好感,在给艾斯特夫(Nancy Astor,1879—1964)的信中,她对中国的赞誉之词溢于言表:“我已经爱上中国了。……中国真是太好了!在这里我很自在。……我原本就属于这里!”
后来,鲁迅在瞿秋白编译的《萧伯纳在上海》的序言中,进一步指出萧伯纳到中国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所谓绅士、小报文人无操守、浅薄无聊的嘴脸。在日本改造社的特约稿《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中,鲁迅直截了当地说:“我是喜欢萧的”。鲁迅又指出易卜生在社会批判的彻底性上不及萧伯纳。萧伯纳蔑视一切权威,对上层社会嬉笑怒骂,“撕下一切假面具”,是鲁迅心仪的。
1991年,英若诚翻译和导演了萧伯纳的《芭芭拉少校》,1991年6月1日《芭芭拉少校》的首演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行。相隔70年后,萧伯纳的戏剧再次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并受到了文艺界和观众的普遍欢迎。
爱尔兰作家、诗人詹姆斯·乔伊斯是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乔伊斯的巨著《尤利西斯》首先在美国发表,以至当茅盾先生最初在《小说月报》上介绍他的时候,也误以为他是美国人。中国老一辈翻译家萧乾、文若洁、金堤等在全译《尤利西斯》的事业上耗费心血,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从容目前正努力翻译乔伊斯另一部真正的天书《芬尼根的守灵夜》。戴从容表示,“从境界上说,我觉得《芬尼根的守灵》就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的境界。”
乔伊斯
爱尔兰大诗人叶芝在其1936年7月完成的诗作《天青石雕》中记录了他对中国的想像和向往,他描写了一块雕刻着中国古人形象的天青石:“他们的眼边布满皱纹,他们的眼里,他们古老的、炯炯的眼里,充满快乐。”在叶芝看来,这些中国古人代表一种快乐的智慧。而叶芝也因其领导爱尔兰文艺复兴的独特文学成就,吸引了中国读者的目光。早在1920年,茅盾先生将叶芝诗剧《沙漏》译成中文。自此,中国就开始翻译介绍叶芝的作品;叶芝开始持久地影响着中国诗人、学者和普通读者。
叶芝
叶芝早期的名诗《当你老了》深受中国读者喜爱,该诗发表于1893年,献给比他小一岁多的爱尔兰著名民族主义者毛德·岗,文字浅显,叙述直白,意境优美。“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歌词就出自这首诗。
萧伯纳、王尔德、乔伊斯、叶芝这些英语作家,是爱尔兰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中爱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