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异比较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4-12-08 08:38:35 点击数:
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异比较
一、透视美国教育——美国中小学教什么?
许多中国人可能听说过,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实际上,第一句是比较正确的;在美国,少年儿童确实是幸福的。
首先,我们认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目的是比较现实化的,也是明智的。一般,美国小学1-3年级是以教孩子认识社会,学习一些基本自然现象的知识,了解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交礼仪、行为举止,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伙伴合作,等社会、生活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为辅的。
从4-5年级,课本的知识才渐渐地多了起来。但也学习许多生活中的知识,如,查地图,安排旅游计划,订旅馆,机票等,做手工,烤苹果派,裁缝,等,而且也开始服务社会了,到养老院去唱歌、奏乐,以及义卖等。
到了初中(6-8年级),课本知识的量与难度就加大了,作业也多了许多。一般每天在1-3小时。但是有些作业是有弹性的。到了高中(9-12年级),就采用选修制与学分制了,不同程度要求的学生可以选修不同难度的课程。
可以说,美国的小学教育是:传授做人的知识,即所谓的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美国家庭的核心价值):平等、博爱、诚实、公正、自信、包容、独立等。而为这个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与具体技能的学习是在次要地位的。学校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体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集体社会活动,以及家庭配合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好,开发个人的聪明才智,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发扬人性的善良与爱心,建立个人的自信心。
总体上说,与中国学生相比,美国中小学生的“幸福”之处在于:1、功课难度较小,学校压力较轻(不排名,不公布成绩等,不讲升学率等);2、作业量少及难度较小;3、课外活动较丰富多彩。
至于课外活动,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在美国,中产阶层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学生能得到好的课外教育。对于来自好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幼儿园(0-5岁)开始到学前班(5-6岁),就受到良好的集体教育及家庭教育,因此读小学就很轻松。这样,孩子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自己(父母)喜欢的课外活动。一般美国的孩子们有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较大众化的为:
体育:游泳,篮球,棒球,垒球,足球,跑步,马术,溜冰,滑雪,网球,板球,击剑,迨拳道,等。
音乐:钢琴,小提琴,合唱队,铜管乐器,笛子,鼓,等。
艺术:绘画,雕塑,陶艺,芭蕾,等。
社会活动:童子军,慈善组织活动,教会活动,各种家庭活动。
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家长们让孩子参加这些课外活动,就是作为孩子们的一个兴趣,并没有强迫孩子的。一般都是孩子们要去的(不过,家长嘛,总是要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引起孩子兴趣的)。
比如说,现在,我们家的老二(下半年小学五年级),在上学时,每天7:50乘校车离家上学,下午4点回到家。每周参加的课外活动:
体育:一天1小时的游泳(一周5-7次,真正游泳的时间40分钟,一年四季不间断),2-3次迨拳道(45分钟)。
音乐:一次钢琴课(45分钟),一次小提琴课(30分钟),每天练琴0-30分钟(我们没有时间规定,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有时提醒一下)。
语文:阅读课外书1小时(几乎每天)。加写作,不确定,一周1-2次。再做一点文字、语法方面的练习,超前一点。
数学:一周1-3小时额外的课程知识的学习,超前一点。
中文:不定期学习。
艺术:不定期参加音乐会、观看芭蕾、电影(电影在家看)等。
社会:一次教会活动(1-2小时),及学校、社区不定期组织的活动。
一周3-6小时(粗略估计)与邻居小伙伴玩。每天孩子总有自己支配(玩)的时间。这里要说明,孩子的作业一般在每天半小时之内,有时在学校里就完成了。
假期:二次旅游(2-3周)。参加读书计划,如这个暑假,计划读50本以上的书(每本100页以上)。写作。参加游泳项目,每天游泳1公里,训练时游1.5-2公里,参加7-8次比赛;等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有的课外活动都没有强制性的。如同时学钢琴课与小提琴课,今年我们提议可以只上一门课,放弃一门,但孩子愿意二个都选(去年,钢琴还是一周二次的课)。
孩子快乐,我们也高兴。
中国有过灿烂的文明,是世界上文化最先进的民族/国家,只是近三五百年才落后了。中国的老祖宗也有很先进的教育思想,其中一条是“因材施教”。对比中国现在的中小学,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美国有不一样的教育系统。依我们看,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更符合我们老祖宗的“因材施教”的先进教育思想。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美国高中的学分制与选修课制度。我们认为这是实现“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重要制度安排。
建立选修课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什么?那就是“因材施教”,就是适应学生的自身水平、个性喜好与特长。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另一方面,老师也有较多的自主权来选择或开出课程。
在美国,没有全国性的教育大纲或官方的统一考试。但一般州里有一个统一的毕业考试,不过也没有官方的统一教材。教材是由学校选择的,或者说是由老师自己选择的。但有一点是全国统一的,即选修课制度。美国的高中开设许多课程供学生选择。课程分类:一为主修课程,一为选修课程;难度等级又分为“一般”、“荣誉”、“高级”三个等级。
现在以俄亥俄州为例(其他州也大同小异),具体谈谈美国高中的学分制与选修课制度。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规定:高中毕业学生毕业时至少要修满20学分(一个学分为持续一年二个学期的课程,半个学分为仅一个学期的课程)。
规定主修科目14学分:4年4学分的英语(美国高中是四年制的),3年3学分的数学课程,3年3学分的科学课程,3年3学分的社会学课程,0.5学分的体育,0.5学分的健康。
主修科目 |
具体课程 |
英语 |
写作、英语文学、美国文学,等 |
数学 |
代数I&II、几何、初级微积分,微积分,概率与统计,金融数学,等 |
科学 |
生物、化学、物理、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天文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地理学,大学物理,等 |
社会学 |
世界历史、美国历史、欧洲历史、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
比如数学,虽然要求四年中要有三年来学满3个学分的课程,但不同学生选的课程可以是难易程度相差很大。比如一个数学弱、今后要读文科的学生,就可以只选最简单的:代数I,代数II,与几何(一般班)。而一个数学基础好、今后准备读相关专业的学生,会选择读四年的数学,如一开始就读代数II,几何(荣誉班),再读微积分(这一般是大学AP课了),然后,可能再学概率与统计等。这样,虽然,两个学生都满足毕业的要求,但在数学的程度相差是很大的。美国的中学生还可以到大学修课在得到特别许可后也可算学分,另外若成绩合格,今后上大学可免修。
科学的课程也一样,学生可以在多门科学课程中选择3门自己喜欢的课。其他主修课也以此类推。这是主修课中的选修。至于选修课,那范围就更大了。
二、中国教育的思维方式——中国的中小学教什么?
(一)、一个中国父亲的忧虑:幼儿园里究竟该学什么?
老爸拿来儿子幼儿园发的资料,是2012年9月份的教学内容一览表,内容有语言,数学,计算,英语,常识,美术,音乐类,其中占的份量最大的是语言,数学,英语类,占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而那些能够训练小朋友灵活性的手工,启发小朋友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却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拿到这样的一张一览表,心里有点纳闷,三四岁的小孩子究竟应该学些什么呢?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教育的观念是,要让他“玩”过童年,至于学习嘛,培养学习的习惯比简单的学到多少东西更为重要。刚送儿子到幼儿园的时候就跟老师交流过,如果儿子不想学,就请让他去教室外玩都可以,不强调他要学多少书本上的知识,儿子回家之后我也从来未要求儿子作家庭作业,儿子才三岁多,根本用不着要写多少个字,背多少个单词,算几个算数。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过早地去“开发”孩子的一些所谓的“能力”,有可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教一个两岁的孩子从一数到十,可能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是教一个五岁的孩子去做同样的一件事,通常用不了多长的时间。这是跟孩子自身心智的发展是离不开的,所以我想根本用不着拔苗助长。
当前的幼儿园大多特别注重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培养,却放松了在孩子们在礼仪,道德,手工,性格方面的培养,于我看来,孩子进幼儿园的时候,大多是两三岁左右,正是性格的形成期,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或者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为有用。要教孩子算会一个算数题,大概比教孩子跟人说“谢谢”,“不客气”之类的要难得多;教小孩学会礼让三先,不要做一个不讲道理的小皇帝;教小朋友要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学会尊重他人的小朋友,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家长更愿意看到的吧!
(二)、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一)
学科:
小学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社会、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九科,有条件的小学可增设外语;初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十三科,还开设短期的职业指导课。所有学科都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此同时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并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学科教学的任务。
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中美教育的比较分析
以上是美藉华人智陈博士撰写的介绍美国基础教育的文章与中国幼儿教育和教育部设计的小学与初中的课程计划,为我们感性地了解美国基础教育与中国基础提供了一个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案例。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系是一种“国家本位”的教育体系,与计划经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相对应,而美国的教育体系是一种“个人本位”的教育体系,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相对应;中国的教育体系学习的是两百年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创建的“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科举教育”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这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来建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培养善于考试的人为目标,倡导“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的学习与解题能力的训练;而美国的教育体系主要是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在20世纪初创建的“现代教育模式”,这是一种“以能力为中心”来建构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以培养善于自我实现的人为目标,倡导“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注重“独立生活能力、体育艺术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这三大能力的培养;但要深入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还需要我们从中美教育文化与教育模式的具体比较中,才能更深入地认识与理解。
有人问我,你在西方生活,你认为西方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我回答说,西方的孩子看起来像一群“野生动物”,中国的孩子看起来像一群“家养动物”。这就是我眼里的中西方教育的最大区别。事实上,欧洲的教育,美国的教育都是从古希腊演变而来的,在古希腊三大精神——即“人文主义精神、理性精神、民主精神”的主导下,他们有重视运动,重视艺术,重视科学思维,重视玩耍中学习的教育传统,不太重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中国刚好相反,我们有重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轻视运动,轻视艺术,轻视玩耍的儒家文化的“科举教育”的传统。而根据我的教育理论,西方人的教育模式是以“情感—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以培养自我实现的人为目标,把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快乐、兴趣、爱好、自信、理想、意志力、问题意识、探索方法与动手操作等作为教育的中心,而中国人的教育模式是以 “知识—认知”为本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善于考试的人为目标,学生们被动接受条条框框的道德知识与书本知识的灌输,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其解题训练和考试分数作为中心。西方人对了,中国人错了。根据我的“以美为本的教育理论”以及对中美教育比较后的综合感觉,我认为美国的教育系统已接近教育总规律70%左右,而中国的教育系统才接近30%左右。事实上,给我的整体感觉是,美国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大多是在70%的水平上发展,而中国的各行各业大多是在30%的水平上发展。因为,教育与国家各行各业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在美国,我去参观与访问过一些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事实上,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考试方法、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学校环境、教学计划、教师风格、学生学习,课后活动等,他们在多数情况下已经是按“美的规律”来办教育了,只不过理论上没有搞清楚,是根据经验和局部的规律办起来的教育,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缺少胸有成竹的教育信念,缺少点•面•体的展开结构,全世界的教育都是如此。所以,当今全世界的教育都需要在“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一核心理念的主导下,从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这三个方面更上一个台阶,由美的教育理论全面主导教育实践,完成一次人类史上最根本与最彻底的教育革命,真正实现教育为人最大程度谋幸福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