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4-03-28 15:39:32 点击数: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四块石小学 杨洪举
2014年3月
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这种发展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改变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多样化、主动的学习方式。要形成学生学习的新的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践者的教师才是关键。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一 、衡量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事物,获取知识,练就技能。衡量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参与品质、参与方式、参与时间与广度、参与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
二 、考察教师能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衡量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和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可以根据下述问题来衡量:( 1)教师提出了几个开放性问题?( 2)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允许学生思考的平均时间是多少?教师批评学生或否定学生的次数是多少?( 3)学生的回答有创造性的人次是多少?( 4)学生提问有创造性的人次是多少?( 5)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是多少?( 6)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或研究?( 7)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小组自由讨论?
一 、衡量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事物,获取知识,练就技能。衡量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参与品质、参与方式、参与时间与广度、参与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
二 、考察教师能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衡量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和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可以根据下述问题来衡量:( 1)教师提出了几个开放性问题?( 2)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允许学生思考的平均时间是多少?教师批评学生或否定学生的次数是多少?( 3)学生的回答有创造性的人次是多少?( 4)学生提问有创造性的人次是多少?( 5)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是多少?( 6)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或研究?( 7)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时间用于小组自由讨论?
三 、衡量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富有创造性
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
虽然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热情高涨并身体力行,但效果却局限于形式上的变化,即教学方式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要求间的异位。分析这一现象,其根源在于教师习惯于“强行灌输----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未能建立“积极引导----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不改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只会是一句空话。
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能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
虽然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热情高涨并身体力行,但效果却局限于形式上的变化,即教学方式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要求间的异位。分析这一现象,其根源在于教师习惯于“强行灌输----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未能建立“积极引导----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不改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只会是一句空话。
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变革教学方式,包括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传统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沿着自己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忽视学生的探究、感悟和感受,不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是其弊端所在。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应该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真正做到“为学习而教”、“为学生发展而教”。
2.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枝粉笔、一本书和“满堂灌”的传统讲授法。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采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新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体验、将知识学习与创新结合的方法。只有教学方法的改变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3.传统教学的教学空间局限于课堂,教学组织限于班级授课、老师讲授、形式单一,教学流程按部就班。新课程要求改变旧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在教学空间上变化环境,甚至穿越时空,创设情景,再现知识原貌;教学组织上综合运用班级授课与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与分层辅导、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课题研究与群体协作、人机交互与多媒体演示等多种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上应视实际需要灵活机动。
4.传统的教学手段大概可形象地概括为“一枝粉笔、一块黑板”,新课程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