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会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4-03-28 15:35:26   点击数:

培训体会
张丽君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这个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还知之不多的“门外汉”对这门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下面我就”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的培训谈谈感想。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课前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铺垫。二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三是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走出课堂的教学活动还要事先与相关人员或部门单位联系。四是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用课程标准指导课堂教学
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目的进行准确定位,确立新的教育目的观:换位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培养公平公正的品德;生态观,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合作,要有责任心;共赢观,要让学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要关爱他人;对话观,引导学生要多与别人交流、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别人;分享观,引导学生美好事物要与别人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多元观,在分清是非标准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允许有不同的选择,要宽容。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对话、交流的教学氛围
基于问题式教学如要行之有效地贯彻于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专制、独裁的角色为民主、开放的角色。实现师生人格尊严、学术交流上的平等,打破学生盲目崇拜教师的“从师”心理,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发问、善于思考,共同构建教学共同体,教师只是其中一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科学化、人性化的教学。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本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社会性发展,必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从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境中引出更多的德育问题。当然也不能走向极端,要求所有品德与社会知识都由现实背景引出。因为品德教育也有其内部问题需要研究,我们只要求将与学生社会生活最紧密、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的有关道德问题相联系,如买东西时,就要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家庭收入、市场价格状况文明礼貌等提出问题,使学习活动生活化。
三、正确对待问题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反馈性
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一般都要首先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诸方面因素,然后综合考虑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的合理设置 ———即课前问题的预设性。这当然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一些问题情境预设所必备的物质上的准备工作,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