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活跃课堂
发布者:cj_sfy 发布时间:2014-03-21 14:54:12 点击数:
信息技术学科应该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有兴趣“人机交互式”的实践学习,教师也可以边演示边教授学生技术知识,但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的重叠,学生长时间反复学习一个内容,就会产生学习的倦怠,学生“有趣”变得“无趣”;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难免也会很疲惫。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试图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常用“任务驱动”、“主题式”教学方法。我也参加了多次这样的观摩课学习,也不断努力想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中的积累寻求一种适合自己教学并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情境教学也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方向。
“情境教学”的魅力在于它让信息技术教学鲜活起来了。我在教学中恰当抓住课堂教学的时机,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语言情感”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教师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故事、当前相关的科技报道等社会现象,并且从中引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述“查找与替换”一节知识点时,我采用了“三十六计”的故事引入,通过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故事的叙述,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同时知道这一计谋的含义和利害,引出我们所学的知识点相当于“偷梁换柱”本领的“查找与替换”功能。利用这一计谋完成编辑、修饰文档的任务。再如:在讲解资源管理器的窗口操作时,采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把文件夹窗口中的“+”加“--”减号比作剥洋葱,“+”号代表洋葱还没有到内心,还可以剥皮,剥掉一层会变成“--”号,当前方没有任何符号时表示剥到了中心,可以看清里面的内容。再如: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谁来露一手等鼓励的话语。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知识,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多思,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使之入境。
如:“版面设计哪种样式好看呢?我总是左右不定,哪位同学能给我以启示?”。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立,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纷纷发表自己见解,起到了启其智的作用。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关键处设问,“还是不能说服让我下决心,还有其它更好的理由和样式吗?”促使学生不满足现状,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让他们通过主动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
3、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通过交流启发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是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为他们提供一种能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一项合作性很强的工作中,毎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分工学习,然后再集中分析,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资料与总结出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共享角色的思维、见解和智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协作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引导生生合作、生生互助、生生评价,学生主体意识才会剧增,个性才能张扬,才会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协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全班交流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例如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我先演示自己制作的网页“宠物世界”,漂亮动感的页面顿时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这时他们会想或者讨论:“真漂亮啊!怎么做出来的?”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引入新课,然后布置任务: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制作网页,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组队完成。要求是页面生动活泼、结构合理、色彩搭配适当。并且把以前学生制作得比较好的网页给他们做参考,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参考来帮助自己进行设计并改进。任务给出后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尝试。刚开始确实有很多同学都或多或少的碰到了一些问题,我鼓励大家不懂就问、互相讨论,于是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也能交流心得。几节课下来,frontpage的大部分知识他们已经能应用自如,而且制作出来的作品风格迥异,达到一定的水准,制作了如“美丽的校园”,“海底世界”,“保护环境”,“申办奥运”,“未来能源”等作品。之后我总结了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并且对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做了补充讲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有创造性。
如果教师纯粹按照书本来教,可能有些单调,学生会学得很乏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此基础上,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会积极投入学习,实现和教师的互动。
又如:在《搜索网上资源》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创设了以“了解奥运,认识奥运福娃”为主题的学习情境。课上,一幅幅《奥运福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面对小小计算机,要想更多的了解有关奥运福娃的信息,就要学习如何进行“搜索网上资源”。因为孩子们对奥运福娃兴趣极浓。很快,他们便通过自己的主动尝试、合作研究的方法掌握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的方法。
再如:由小组完成一份主题班报,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主编、副编、美术编辑、版面设计、责任编辑等一系列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主动与其他成员交流,相互探讨,相互争论、相互批评、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作品,体现团队精神和增强协作意识。
4、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促进知识的运用
创设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可以变 “单调乏味”为“多边互动”。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获取、处理、创作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相关的信息能力。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就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与用之间的联系的情境。
例如:给八年级学生讲word中“版式设计”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导入:
小明要参加创新作文大赛,大赛组委会要求每个参赛者必须交一份电子文档,并规定了文档的具体格式,小明不知如何进行版面设计,你能帮小明完成这个任务吗?
具体要求如下:
要求除标题外的正文分为两栏,栏间距为4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页眉为“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居中显示;页脚为当前页码,靠右对齐。
纸张大小为16开,方向为横向,上下左右页边距为2厘米。
又如,在word综合实例制作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制作一张新年贺卡,并创设了以下的问题情境。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向你的同学或老师表达新年的祝福?
生:送贺卡。
师:很好。有个同学小明也打算向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送去新年的问候,可是他想送的人实在太多,去商店买这么多的贺卡会花很多钱,你能帮小明想出一种既节约钱又同样能向他的朋友传递祝福的方式吗?
生:送电子贺卡。
师:建议虽然好,可是怎么制作贺卡呢?用什么软件制作呢?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制作的新年贺卡。
师:其实,制作贺卡并不难,我们前面学习的word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使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
在这这两个实例中因我虚拟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习动力,并能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愉快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尝试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情境教学,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双方都感受到愉悦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的信息交流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多看,多学,多积累,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应该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有兴趣“人机交互式”的实践学习,教师也可以边演示边教授学生技术知识,但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的重叠,学生长时间反复学习一个内容,就会产生学习的倦怠,学生“有趣”变得“无趣”;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难免也会很疲惫。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试图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常用“任务驱动”、“主题式”教学方法。我也参加了多次这样的观摩课学习,也不断努力想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中的积累寻求一种适合自己教学并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情境教学也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方向。
“情境教学”的魅力在于它让信息技术教学鲜活起来了。我在教学中恰当抓住课堂教学的时机,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语言情感”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教师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故事、当前相关的科技报道等社会现象,并且从中引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述“查找与替换”一节知识点时,我采用了“三十六计”的故事引入,通过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故事的叙述,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同时知道这一计谋的含义和利害,引出我们所学的知识点相当于“偷梁换柱”本领的“查找与替换”功能。利用这一计谋完成编辑、修饰文档的任务。再如:在讲解资源管理器的窗口操作时,采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把文件夹窗口中的“+”加“--”减号比作剥洋葱,“+”号代表洋葱还没有到内心,还可以剥皮,剥掉一层会变成“--”号,当前方没有任何符号时表示剥到了中心,可以看清里面的内容。再如: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谁来露一手等鼓励的话语。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知识,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多思,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使之入境。
如:“版面设计哪种样式好看呢?我总是左右不定,哪位同学能给我以启示?”。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立,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纷纷发表自己见解,起到了启其智的作用。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关键处设问,“还是不能说服让我下决心,还有其它更好的理由和样式吗?”促使学生不满足现状,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让他们通过主动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
3、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通过交流启发思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是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为他们提供一种能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一项合作性很强的工作中,毎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分工学习,然后再集中分析,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资料与总结出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共享角色的思维、见解和智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协作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引导生生合作、生生互助、生生评价,学生主体意识才会剧增,个性才能张扬,才会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协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全班交流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例如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我先演示自己制作的网页“宠物世界”,漂亮动感的页面顿时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这时他们会想或者讨论:“真漂亮啊!怎么做出来的?”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引入新课,然后布置任务: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制作网页,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组队完成。要求是页面生动活泼、结构合理、色彩搭配适当。并且把以前学生制作得比较好的网页给他们做参考,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参考来帮助自己进行设计并改进。任务给出后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尝试。刚开始确实有很多同学都或多或少的碰到了一些问题,我鼓励大家不懂就问、互相讨论,于是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各取所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也能交流心得。几节课下来,frontpage的大部分知识他们已经能应用自如,而且制作出来的作品风格迥异,达到一定的水准,制作了如“美丽的校园”,“海底世界”,“保护环境”,“申办奥运”,“未来能源”等作品。之后我总结了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并且对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做了补充讲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有创造性。
如果教师纯粹按照书本来教,可能有些单调,学生会学得很乏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此基础上,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会积极投入学习,实现和教师的互动。
又如:在《搜索网上资源》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创设了以“了解奥运,认识奥运福娃”为主题的学习情境。课上,一幅幅《奥运福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面对小小计算机,要想更多的了解有关奥运福娃的信息,就要学习如何进行“搜索网上资源”。因为孩子们对奥运福娃兴趣极浓。很快,他们便通过自己的主动尝试、合作研究的方法掌握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料的方法。
再如:由小组完成一份主题班报,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主编、副编、美术编辑、版面设计、责任编辑等一系列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主动与其他成员交流,相互探讨,相互争论、相互批评、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作品,体现团队精神和增强协作意识。
4、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促进知识的运用
创设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可以变 “单调乏味”为“多边互动”。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获取、处理、创作与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相关的信息能力。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就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与用之间的联系的情境。
例如:给八年级学生讲word中“版式设计”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导入:
小明要参加创新作文大赛,大赛组委会要求每个参赛者必须交一份电子文档,并规定了文档的具体格式,小明不知如何进行版面设计,你能帮小明完成这个任务吗?
具体要求如下:
要求除标题外的正文分为两栏,栏间距为4字符,栏间加分隔线。
页眉为“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居中显示;页脚为当前页码,靠右对齐。
纸张大小为16开,方向为横向,上下左右页边距为2厘米。
又如,在word综合实例制作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制作一张新年贺卡,并创设了以下的问题情境。
师: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向你的同学或老师表达新年的祝福?
生:送贺卡。
师:很好。有个同学小明也打算向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送去新年的问候,可是他想送的人实在太多,去商店买这么多的贺卡会花很多钱,你能帮小明想出一种既节约钱又同样能向他的朋友传递祝福的方式吗?
生:送电子贺卡。
师:建议虽然好,可是怎么制作贺卡呢?用什么软件制作呢?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己制作的新年贺卡。
师:其实,制作贺卡并不难,我们前面学习的word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使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
在这这两个实例中因我虚拟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习动力,并能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愉快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尝试基于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情境教学,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双方都感受到愉悦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参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的信息交流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多看,多学,多积累,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