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让德育作为教育根本的意识深入骨髓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4-03-19 08:45:51   点击数:

让德育作为教育根本的意识深入骨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高度重视、真心支持德育事业,并且努力在教育实践中付诸切实的行动。基于教育专业的理解,本人认为目前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让德育作为教育根本的意识深入骨髓。从教育学已经有的研究认识成果来看,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第一,无德育即无教育
“教育”一词,如果从规范意义上说,本身就意味着“教人做好人”。如果去掉“好人”两字,教育就极可能变成“教唆”。而若从描述性角度论,当然健康、病态的教育也都是“教育”的一种。但即便那样的教育概念,也仍然不能脱离德育——只不过健康的教育与健康的德育关联,病态的教育则意味着错误的德育蕴含其中而已。所以教育工作者与其硬背文件上的某些教条,远不如认真思考“教育究竟为何”的真意、深意。
第二,教育者无法不参与德育
许多教育者,尤其是从事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的老师实际上往往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是“德育工作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只在教授某些自然科学知识而已,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只是在教学数、理、化、生。但是任何一节数、理、化、生课程都会有“直接的德育”(如要求同学遵守课堂纪律、学习科学家的人格)、“间接的德育”(培养科学精神、唯物主义世界观)、“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师生互动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人格的潜在影响)。人文课程中德育因素的广泛存在,则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一个教育的事实,而非仅仅是一种价值的倡导。
第三,德育是工作更是灵魂
德育,尤其是学校德育一方面的确是千头万绪的“工作”。没有具体、细致的德育工作,德育目标就无法真正落实。但是德育不仅仅是那些具体和直接的德育“工作”。因为如果德育只是具体“工作”之一,就有可能被别的更紧迫的任务边缘化。仔细斟酌不难发现,让人具有一定德行、成为特定社会的合格公民等德育目标实际上应当是全部教育的目标,而非只是那些具体德育“工作”的目标。这也是赫尔巴特等教育大家们一再强调德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唯一目的”的原因。
因此,只有从骨髓里、血液里认识到教育与德育须臾不可分离的本质,教育者才可能真正理解德育的重要,真正发自内心地承担教书育人的天命、立德树人的责任。
(本文选编于《人民教育》2013 年第21 期)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