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园长、专干网络研修案例:年级教研组活动案例

发布者:cj_lixia   发布时间:2014-03-11 15:54:58   点击数:


年级教研组活动案例:从细节出发,解读经典课例
      --摘自《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自选项目成果集》
时间: 2013-9-24   
【教研背景】
  在年级组教师实施课程的时候,经常发现她们会选用很多经典的、或是同行上过的很成功的课例活动,但是自己组织实施的时候,却经常会出现不顺利甚至是失败的现象。大家都有疑问,怎么经典的活动轮到我们上了就失败了呢?怎么让经典的课例成为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能成功实施的通识活动?并且能够让大家在教育教学方面有所提高呢?
  【教研目标】
  提高组内教师研读、分析教案和幼儿的能力,帮助其感知设计活动的方式,引导教师关注活动中的细节。
  【教研形式】
  一课三研、微格观摩、对比小结
  【教研主持】
  俞静(年级组长)
  【参与教师】
  综合部中班年级组全体教师
  【实录与分析】
  ? 经典课例——没那么简单
  1、情景再现
  组长:中班下学期已经过了两个月,每位老师的日常听评活动也在进行中,请大家说说在进行主题学习活动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
  教师A:其实在园本的阳光课程中有很多经典的课例,是以前老师们在历年的公开活动和考核中应运而生的。就算现场看过老师们的演绎,但是自己进行的时候却常会出现不顺利甚至是失败的现象,和这些经典活动相差甚远。
  教师B:我也曾想过,对经典的课例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使它更符合我们班级幼儿的发展,满足我自己上课的风格。但同样会有失败的例子。我不知道该怎么研读课例或好的教案,转为己用。
  (组长的思考:个别教师在年级组的发言体现了她们的思考,同时也引起了其他教师的共鸣。此次年级组活动,选择到了组员有共性问题的话题,如能有所解决,定能促进教学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们的专业能力。)
  2、引发问题
  (制定目标和内容前的思考:作为年级组长,在大家踊跃的发言中探寻到有价值的问题,即为什么面对经典课例大家演绎的过程中会有那么多疑惑?其实经典课例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活动设计的完整与巧妙,磨合中的不断完善,以及执教教师现场的智慧与功力。我们的问题究竟在哪里?经典课例的教案看似普通,其实蕴藏设计者许多深度思考,需要在研讨中鼓励大家发现、实践、梳理和小结。)
  组长: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在经典课例的尝试中有不顺利和困惑。有的说看到名师的活动就算照搬全部的语言可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说看某名师上的环节非常顺利,而自己却没有能达成环节目标;有的说尝试改动环节或顺序,可是其效果和有效程度却大打折扣。最后大家都觉得不敢轻易尝试经典课例,不知道如何入手了。那么我们就拿一堂经典的绘本教学活动来作为例子,在一课三研的研讨中把握分析、设计、实施的重点和要点。
  ? 组内讨论——研读教案收获细节
  组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年级组就确定让经典课例走进日常教学为研究内容,通过一课三研的方式将一个经典的中班绘本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进行尝试。
  收获一:研读教材,拿出绘本仔细研读内容
  大家在看教案讨论的时候都发现,要把绘本拿出来仔细读一读才能更加透彻的了解教案中环节、提问、小结的含义。刚一读,会发现故事中的语句都是倒装,有些拗口,语言也很书面化。而且作为一本外译本,译者为了保持绘本原有的风格,在语言的设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缺少连贯地组织,这些特点和幼儿的欣赏习惯、语言发展特点是不一致的。
  收获二:制定方案,发挥各层面教师积极性
  A组老师(骨干以及经验教师):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开始和青年教师一起反复揣摩教案中相关的提问、环节、策略。在不断的尝试和预演中体会其中的含义。
  B组老师:(青年以及新教师):PPT的截图制作,全体教师协同商量,但骨干经验教师和新教师各侧重发挥不同的作用。经验教师更多的对PPT提出修改意见,新教师运用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将教案中所有相关的课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预设和制作。
  (组长的思考:大家没有照搬全抄的将经典课例拿来就上,而是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教学相长,对教材、教案边研读边反思。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即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 群策群力——从细节出发
  实战演习(亲身执教中感悟细节)
  1、第一研:骨干教师展示细节处理
  组长:光说不练假把式,真正在教学中运用了,才能了解之前的预设和理解是否合理。邀请骨干教师蔡老师进行第一研的教学活动,请大家在观摩时,注重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衔接的细节把握。
  (组长的思考: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骨干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对语言活动能熟练把握,活动中能够有内容让青年教师进行学习和借鉴。)
  第一研课后研讨
  蔡老师:在教具上,我加用了更加贴合我班幼儿发展现状的字词和提片。研讨的时候,大家觉得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对于两个重点句型的把握是可以的,但执教时我发现,两句话同时出现,反而因为面面俱到而没有了侧重点,使得整个教案的内容松散了。所以在执教过程,我只侧重于有多…,就有多爱你。这一句,这样的做法反而让整个活动更加紧凑,更加符合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达成度更高。
  教师A:首先,我同意蔡老师对语句上的侧重处理。其次,活动中蔡老师对于提问的把握非常精到,提问有层次性,能够推进故事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思考,并通过不同形式让幼儿来表达和表现。
  教师B:我发现老师的小结语,在之前的教案中没有相应的内容。但今天的这些小结语恰到好处,应把它补充进教案。
  教师C: 我觉得老师对于目标达成度在每个环节都有体现,这是我在以往的活动中会忽略的。
  教师D: 我认为老师教具上的调整,适合她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服务于整个活动。
  (组长的思考:通过教师们的发言,能发现她们对教案已相当的熟悉,并能够从整体出发,抓住细节,如:提问、小结、教具、目标达成度等,对再一步完善该活动提出合理的建议。)
  引发的问题——青年教师在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好教学活动的整体脉络,进行适当的调整来顺利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2、第二研:青年教师把握细节内容
  组长:第二次我们观摩青年教师执教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在活动中,请大家关注老师对于细节把握适宜性,追问等处理是否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本的特点。
  第二研课后研讨
  张老师:第二次尝试中,我一直不断推敲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大胆将原有教案中的目标进行了修改。有老师提出其实整个第二条的目标可以为指向情感的隐性目标,而第二个目标内容比喻不恰当,将其调整为运用各种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对妈妈的爱,从而使得整个活动目标达成度更加清晰。
  教师A:张老师认真研读了第一研的教学内容,调整了情感目标更贴切于整个故事的内容。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能够完整的演绎并有所调整,的确看到了教师能力的提高和对教案把握的尺度。
  教师B:在教具的增加中,也能够体现教师对于背景音乐在故事阅读中起到渲染作用的思考。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对于目标的达成和幼儿的表达都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教师C:其实我发现张老师作为青年教师,能够对提问后的追问进行预设,能够让幼儿对于问题理解更透彻,同时也能够将故事的主要内容更立体的呈现在幼儿的面前,这些追问的细节也能体现教师对于幼儿做出回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组长的整理:目标——适当修改能够让目标意图更加清晰,适合教师从多角度去达成。
  教具——增加幼儿表达故事的背景音乐,增加幼儿表达和体验的氛围。追问的有效性——注重通过不同形式的追问,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发的问题——对于新教师如何关注到活动各个环节的细节,尝试模仿,把握好整体的活动流程,顺利进行整个活动。
  3、第三研:新教师临摹相关细节
  组长:今天执教的是一位新教师,在前两次活动实施后,该活动教案从整体到细节处理上已经相当完整了。今天,请大家看看新教师能否将教案进行完整的演绎。
  第三研课后研讨
  王老师:我之前认真研读了前两个活动教案,对每一句提问或小结进行了记录,并尝试进行追问的预设,同时关注到我班幼儿的特点,我对提问进行了微调。比如:将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手要张到无法再张开?”前置到第一个问题后面。这样,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理解需要。整个活动,我自己感觉基本能够完整的、清晰的呈现,活动开展的也比较顺利。
  教师A:王老师作为新教师,在课前记录了密密麻麻的提问、手势、教具摆放、师幼互动等的要点提示,并认真进行研读。这些都是上好一个活动必不可少的准备。
  教师B:在整个活动中,王老师能够进行多角度的师幼互动,对于每个环节的要点也能基本把握,让幼儿自主多样积极的表达。
  教师C:新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将比较成功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模仿,这一点王老师做到了,前期的准备梳理很需要,同时课堂上对于幼儿的不同发言也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回应,虽然效果不一,但是可以看到教师的相关意识已经形成。
  (组长的小结:第三次尝试,新教师能够认真研读前两个活动,并且对于提问的有效性和班本性进行了考虑。完整并且比较有效的进行活动的每个环节,在前面教师的基础上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的成熟。)
  【反思与策略】
  ? 组长的再思考:
  在这次的活动中,不同层面的教师相互借鉴、帮助和支持,使得整个研读经典课例的活动顺利的开展,每个教师都有了变化,骨干、有经验的教师自身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更强了,自身的语言能力也给青年教师和新教师留下了深刻影响。青年教师对于课例的研读更加精艺了,不会拿课就来上,课前的分析和预设,课后的反思和调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新教师则对经典课例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演绎好一个活动要注意的细节部分有了新的思考。
  作为年级组长,我发现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关键在于抓住教师们的共同关注点(共同薄弱点),通过讨论、现场、微格等多种形式让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可以通过骨干教师的特色专长有引领,可以让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有互助,也可以让教师们共同小结一些教育教学经验。
  年级组的存在是实践性和基层性的体现,只有在每一次的年级组活动中,通过研读、展示、反思、梳理,扎扎实实的进行,才能让教师们教育教学专业化的发展有进一步的提高。
  ? 研讨的梳理:
  1、教材处理的细节
  细节的处理缘于对教材、对幼儿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其实在它的背后蕴藏着一种理念,和一种思想,是执教者对文本深刻理解。教师如能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清晰把握,活动中便能自然而巧妙的处理。
  2、环节设计的细节
  整个活动环节的设置也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设,后一个环节又是前一个环节的引伸,每个环节给幼儿的挑战则是一小步。比如: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环节内容从只做动作一位幼儿做动作其他幼儿说幼儿边动作边说教师示范后个别幼儿看图独立说幼儿独立用故事中的句式对话。每一个环节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教育价值,可以说每个环节地设置都是暗藏机关。这个绘本活动看上去很简洁、很轻松,但是让幼儿对爱的体验和表达却是非常深刻的,可见承上启下的环节设置非常重要。
  3、有效提问的细节
  通过此次的一课三研,不难发现,其实有效的提问就是要目标明确,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就是要切合本年龄、本班幼儿的特点。要能够引发幼儿思考,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和竞争的意识。要能将以前的经验和现在的经验相互连接,让幼儿的经验获得不断的扩展。
  4师幼互动的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活动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孩子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捕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尝试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多方信息,积极回应,有效调控,并进行有价值地判断、有价值地处理,使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体验到教和学的快乐。
  ? 年级组的意义:
  从教师的反馈发现,这样一系列的研读、研演活动,挖掘了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年级组活动的几个关键点。
  1、年级组——教师实战演习的最佳训练场
  作为年级组是日常最为频繁的,教师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同时也是最能够直接发现教师们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追踪和化解的场地。只有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验,才能够让年级组中的每位教师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合作更密切。
  2、年级组——教师看医问诊的最好实验基地
  年级组的活动就是选点要小而精,让教师以小见大的掌握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化为自身的能力。在这次的活动中,不同层面的教师相互借鉴、帮助和支持使得整个研读经典课例的活动顺利的开展,都有了变化。骨干经验型的教师大胆尝试、合理取舍,形成特点;青年教师课前分析和预设,注重教学经验累积,尝试修改。而新教师则是完整的演绎成为研究的重点,分析模仿以及内化。使得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3、年级组——教师混龄教学的最实教育学校
  作为年级组长来说,我发现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同一个研讨内容,挖掘每个层面教师的资源,同时凸显每个层面教师可能出现问题来共同解决。骨干教师的经验引领、青年教师的活跃思维、新教师的技术支持等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合作在教学教研中进行教学相长。让教师们共同小结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是最扎实的专业化发展内容。
  年级组的存在是实践性和基层性的体现,只有在每一次的年级组中通过研读、展示、反思、梳理扎扎实实的进行才能让老师们的课程领导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