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点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4-03-05 10:30:26 点击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要突出实践,突出以学生为主,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后,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不但要依据传统课程的评价标准,更应该着眼于它的操作性这一特点来展开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活动,更要注重对学生操作实践行为的评价,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评价一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劣主要从下面四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评价课前准备
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轻松、灵活、高效。课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评价教师是否作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看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准备的是器材,信息技术课堂最基本的器材是计算机和教学需用的软件,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和软件,所以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机房内的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特别是学生用于操作的计算机,应该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其次,教师上课前对教材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材充分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各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针对性。再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应该了解该班学生前一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生操作技能如何?接受知识速度如何?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如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而施教,最后,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好学生操作用的练习题、巩固作业、思考题。现行教材中涉及的练习题目比较少,实用性不强,为配合教学需要,教师要自己动手,准备一些必要的练习题、操作题,让练习的针对性更强、效用性更大。
二、 评价教师的“教”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上教师犹如导演,执导着课堂的各个环节,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要看导演的处理水平和艺术。笔者认为评价教师的“教”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知识传授: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如何要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是否与教学任务、目标相符,是否超出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否难易适度,是否前后连贯、先后有序,是否做到了以点带面、详略得当。例如,有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不论轻重、难易,不论粗细、详略,不进行加工,不进行处理,不进行调整,按顺序一股脑儿全灌输给学生,讲完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结果,学生必然是学得一头雾水,操作一塌糊涂,效果很差,甚至对个别知识还进行了错误的理解,课堂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水平就很低。相反,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却善于抓住教材中知识的重点、难点,筛选、梳理出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将知识点加工处理成不同的问题和任务,逐个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完成任务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要深刻、牢固得多,如此,传授的知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形式灵活多样。
2、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操作、指导操作,所以需要评价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技能,培养各种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教师是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操作的技巧、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创新等多种能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wps知识时,利用以前的word知识作铺垫,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学,并提出具体操作任务(如制作一份电子小报)。通过自学?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学、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培养:这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责任,科学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人的非理性的世界。优秀的教师善于通过课堂教学,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并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精心设计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对人民生活、工作的帮助,了解网络给文明社会带来的好处,知道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总之,优秀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直接或潜在的不断认识客观世界,更新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4、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环节的安排上要做到合理、有序、高效,做到环环紧扣,步步相连,课堂活跃,学生不拘束,教师的讲授、演示,学生的操作、作业时间分配要合理。例如,在教学word的第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记事本程序来引入,学生触类旁通,以此类推,为教学的引入这个环节节省许多时间。再如,教学演示文稿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操作的环节上尽量多安排时间,教师讲解的环节少安排时间。另外,在课堂的最后要结合实际给学生作总结拓展,这个环节很重要,不能少,它是学生对概念、公式、规律等知识的总结、整理、深化,它是加深记忆,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5、教学方法使用:教师是否依据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使用恰当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相应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程序语言内容时,因知识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不宜使用让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在教师的讲解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应多安排时间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构建知识。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教学凸显亮点。评价时要多加注意,课堂上的教师是否运用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
6、教师个人素质:教师的衣着、语言、体态、操作演示、习惯性动作,不但是对整个课堂的修饰,同时也举足轻重。如果老师始终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去,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沉闷,学生的思维放不开,效果一定差;如果老师语言亲切,动作自然,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课堂就显得活跃,课堂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操作、演示的每一个小动作,甚至是操作键盘的姿势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所以,评价时,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否给学生和听课者一个精神饱满的形象。
三、评价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为主导来展开,学生的“学”就成了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看学生的活动和操作。
1、学生的活动: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就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就是否以主角的形式出现,课堂的讲授、活动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时,接触的知识大多是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构成及特点等知识,这些内容大多比较单调,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罗列知识,学生往往感到索然无味,一开始便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若教师利用学生具备的上网知识,提出一些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设计成表格,让学生分组合作,上机操作,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会积极合作,开动脑筋,动手操作,把老师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学生有了任务,能够开展活动,课堂气氛很容易就活跃了,学生的主角地位也就体现出来了。学生的活动设计中,要注意活动设计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指学生的讨论、研讨、探索、提问要紧密为教学任务服务,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必要的活动要尽量少,不搞形式上的活动。可行性指学生的活动要难易恰当、方便操作,太难了不易完成,太容易了达不到效果,没有区分度。
2、学生的操作:上机操作练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操作练习能够及时对概念、定义、规则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评价学生的操作注意几点:一是学生的操作要有目的性,减少随意性,内容要与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紧密联系。二是学生的操作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观摩,学生自己的许多操作技巧往往来自老师及邻座的同学,而自己能够总结的一些操作技巧却很少。三是学生的操作要到位,让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完成操作任务,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操作的完成就不能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四是学生的操作要与实际相联系,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完成文件的复制、移动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加深对文件操作知识的记忆。有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实验,甲班的练习内容是把C盘的一些文件复制到D盘,把E盘的一些文件移动到另外的文件夹中。乙班的操作内容是把e盘的文件(包含照片、音乐、文字、电影、游戏)分门别类存放到D盘,各种类型的文件放入不同的文件夹内。显然,乙班学生兴趣更浓,学到的知识更牢固,这样的练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的操作有创新,课堂就会有新意。
四、评价教学效果
一节课经过老师精心“导”和学生主动“学”终于有了结果,对一节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我们看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现在要看结果如何。好的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老师感觉教得很轻松,学生感觉学得很愉快。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很和谐,很默契,共同努力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
看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观察学生完成操作任务的速度了解学生操作技能的水平。另外,还要评判学生作品是否符合美学的特点,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价值。例如,在学生完成word排版操作后,一些班级,学生屏幕上呈现的作品是杂乱无章,五颜六色,大小不一,内容不全的文字,显得很不美观。这样的作品只能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排版知识,而在技能训练、审美观的提高还差得很远,这样的作品没有任何价值。而另一些班级,学生屏幕上呈现的作品则是规范的“通知”,漂亮的电子小报,实用的“课程表”,这就比前面的作品美观漂亮得多,而且更具有实用价值。
在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上看课前准备,看教师的“教”,看学生的“学”,看教学效果,基本能评价出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笔者就这几个方面作了个人初步的探索,以供同行借鉴。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论题,通过评价和评价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新兴学科,因其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评价难度更大,希望同行们不断丰富、完善评价模式、方法,能更客观公正的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