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3-12-26 16:15:38 点击数:
论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写入课程标准。它既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验中,科学探究进入课堂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也出现许多问题和困惑。一些教师反映,由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增加,教师负担加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课堂表面看来轰轰烈烈,学生似乎什么也没学到;在探究学习中,好的学生收获颇多,差的学生稀里糊涂,两极分化加重等等。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现象,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的种种提法和做法,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笔者认为,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转为以教师指导下学生探究为主的方式,这种变化非常大,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知识技能的局限、经验的不足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滞后等原因,出现了一种类似钟摆的阻尼振动现象,这是不足为奇的。本文想就这些原因中的一个认识问题——科学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某种角度思考,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教师与学生: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独立学习;
探究与接受:探究学习←接受学习。
任何学习方式都包含上述维度,又不过偏向于两极的程度不同而已。就宏观而言,应当选择三维空间中合适的平衡点,以全面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就微观而言,应当综合考虑影响学习方式的多种因素,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以达到优化组合的效。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什么?不能笼统地说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不能说就是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中有需要继承的,也有需要变革的东西,应当从本质上来认识陈旧的学习方式忽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应当体现科学过程的本质特征;忽视学习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人的相互作用。转变学习方式是指导转变单一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应当关注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2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学习
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寻找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但在探究过程中有接受的成分,同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也不可能与接受学习截然分开。探究的过程离不开应用知识和技能,在提出问题时,评价问题的价值和可探究性需要一定的知识;在作出猜想、假设时,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时,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只有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检验和评价探究的结果需要原理、模型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都由直接探究获得。另外,作为探究学习的特点,知识不是以定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中去有所“发现”,这种短时间内的“发现”常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是定性的,或者是半定量的,即使是定量的,也只是在极有限的特殊条件下获得的。要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要认识探究所得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必须有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主要是接受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就某种意义而言,科学的结论不可能由“纯粹”的探究活动得出,需要与接受学习结合。如果勉强地完全由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将使学生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曲解,它的危害不只是对知识的片面理解,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科学思想和态度的形成。
3 接受式学习需要渗透探究的思想
首先谈谈关于“组成物质微粒”教学的思考。“组成物质的微粒”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微观层次的结构,很难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来建构知识,通常多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讲授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对学生而言,物质微粒结构教学的目标是哪些,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全面实现教学的目标,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仅只考虑知识的目标,讲清科学家们获得的有关结论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还希望学生从该部分的教学中体验一种对微观世界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只讲清结论就不够了。
类似上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有许多内容总体上适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4 对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特点的认识
尽管在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中都有接受和探究成分的相互渗透,但两种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不同的长处,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待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所需要的多重智能(特别是非逻辑的思维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但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应当针对具体的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应当认识,探究式学习并非自然就能发挥它的功能,对探究式学习的片面理解,僵化的教学设计,都是导致探究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关于如何搞好探究教学设计,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笔者将另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