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凤凰涅磐
发布者:cj_zgp 发布时间:2013-12-26 10:43:11 点击数:
自强不息凤凰涅磐
——略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观
两年前,我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体验了与广大同仁类似的职业生涯,如今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但仍然以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回首从教经历,联系两年来的学习研究,以及目前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深感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环境之恶劣、发展前途之险峻。但是,一味埋怨和叹息对改变现状几无益处,只是徒增烦恼罢了。有道是,干一行爱一行,在面临艰难险阻时,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因此,当务之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们应该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职业观,以应困窘之所、改革之势。
一、认清形势,乐观看待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景
由于部分课程研究者和关注者的某些不适当的宣传和鼓吹,信息技术课程似乎应该被取消。于是,在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那里便流露出一种恐慌和不安,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情绪,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是一种“此消彼长”或“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信息技术课程会因为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掉,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失业的危险。尽管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忧虑是出于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担心,但更多的身在其中的人由于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立存在价值而感受到巨大压力,并延伸为对课程整合的消极态度甚至抵制。这种情绪对信息技术课程以及课程整合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然而事实却是,其一,我国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社区和家庭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机会非常有限,学校里的信息技术课程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承担着信息技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其二,学科整合只能剥离部分信息技术课程中面向大众的应用性课程价值及内容,不能完全替代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独特的课程价值及内容,例如,算法、人工智能、数据管理方法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难以承载。所以,届时信息技术课程会以新的形态继续存在,并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更为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育。即便是发达国家,全社会性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但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会消亡,而是更趋成熟和多样化[1]。以美国为例,虽然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层面上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是,大部分州都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必修或选修;又比如英国,在2000年推出的第三版国家课程中就包括《信息与交流技术(ICT)》课程,明确要求中小学生都要接受相应的信息技术教育和达到相应的能力水平。
结论是明显的,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这一颇具时代特点的学科来说,一方面,它的有关内容会因为整合而进入其它课程,从而加深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另一方面,其自身会因为整合而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学科内容体系。至少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仍将以一门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而存在,但是,它的课程内容、课程地位、教学方法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推出就是一种明显而强烈的信号。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连局势都看不清,谈何自信?如果连头都抬不直,奢谈主动?如果你不去主动争取,谁又会给你奶酪(机遇和地位)?
二、提升素质,主动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
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宏观上,在“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国际教育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四个学会”、“创新教育”等众多概念早就唱响了世纪之初的主旋律,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微观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已经确立,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已经明确成为课程的目标,完全超越了过去计算机教育的时代。显然,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同样要进行全面的角色转型。这种转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概括:从改善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引导者;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从新的课程观来看,新技术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从新的教师发展观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局限于“教书匠”,而应该是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改革者;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教育来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个终身学习者。[2]为此,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要积极投入到火热的教改实践中去,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适应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当然,上面仅是从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者)的角度来谈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通常不仅承担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还是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管理与辅助教学的参与者、机房的管理者、设备的维护者、课件的开发者、教职员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者等多重角色。
因此,综合而言,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提高如下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特别是加强新课程标准及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学习,把握新课程目标的真正涵义;教学能力,如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等一般业务能力;技术素养,特别是对新技术的适应和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如机房设备、资源环境等的组织和管理;职业道德,包括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对教育对象的态度、对领导同事的态度等;研究素养,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的一般科研能力。当然,信息技术教师并非“完人”,要实现角色转变和自身素养的有效提升,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我们的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给予身处逆境中的他们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比如尽力争取各种培训机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教学方法和模式,与同事以及网络上的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交流经验、扩大视野,等等。
总之,教育改革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倡,逆之者亡。身处“内忧外患”的信息技术教师们,只有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方能在“久经磨难”中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