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 品社学科开展问题解决学习现状分析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3-10-31 09:38:57 点击数:
品社学科开展问题解决学习现状分析
海洋岛学校 张淑华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基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进入“问题情境”,为自主探究、自我建构打下基础、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打开一扇窗,铺设一条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飞翔.为切实解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现将本学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地处偏远的海岛地区,家庭中受高等教育的父母所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较少,能够重视品生品社的家长更少;重视的仅仅是所谓的“主课语数外”,学生能在课堂上汲取的仍是只能使成绩提高的纯课本知识…...由于计划生育的要求,现在家庭都只生一两个孩子,对孩子的溺爱和娇惯现象较普遍,孩子的依靠心理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严重;加上外来打工的家庭增多,很多打工的父母只顾挣钱,顾不上教育孩子。过分的自由使孩子养成了各式各样不良习惯,不完成作业、不讲卫生、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人、抽烟喝酒、逃课、上网吧、逛游戏厅等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增加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难度,严重的还影响着社会治安。所以孩子们非常需要有一套较为完善及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来帮助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生品社》学科就是一个可利用的教学阵地。本课题的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二、对问题解决学习方式采取的措施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对“问题解决学习”是这样描述的:“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问题提解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而且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现象和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必然贯穿始终。”下面就谈谈如何运用学习方式的?
1.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学习方式的一种,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四年级品社下册教科书注重学生的探究问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如:[教学实例(片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和同学在马路上看到的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以照片、录像、述说的形式呈现,然后就此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疑问。有的同学提出偶尔不遵守没关系;有的同学提出很多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并没有出现交通事故;还有的同学提出有没有必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确定为我们有没有必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从课例中我们看到,探究问题的出现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的。课前教师精心研究了课标、教材,研究了社会现实,研究了学生思想和行为表现,创造了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疑问,并借此确立了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带入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
2.学习活动方式强调学生的理解、体验和创造等不同方式的结合
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科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活动和体验,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活动,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死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在体验中感悟,不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如:教学实例(片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附近的马路边做五分钟的观察统计,观察统计多少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有多少人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在观察后,回到课堂上进行汇报,合计统计。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你看到这一切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本课例中,教师在教学时,创设的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以往的实际经历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深入地思考,发现问题,研究、讨论交流,进而领悟道理。由于教师创设的活动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目的强、情境真实,具有一定的趣味,因此学生愿意参与,并且能够在参与中有真实的感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从基本特征上去把握探究式教学,结合本学科实际有效运用,将会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获得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