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小学教研 > 学科教学 > 美术 > 美术园地

修订前后两版美术课标中“教学建议”比较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3-09-13 16:00:29   点击数:


  修订前后两版美术课标“教学建议”比较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修订前后两版“课标”所共有的内容。如其所言,在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方法、开展多元评价,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美术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贯通理论与实践,实现课程改革的整体化发展。基于此,“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围绕修订前后两版“课标”中涉及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即“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一、“教学建议”比较
第一,在2011年版“课标”中,“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是新增添的美术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此种说法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力”,这是由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所决定的。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美术素养、习得美术文化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就教师教学实践来讲,此要义又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读:
1、应注意因材施教,兼顾班级中不同程度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使其能够各取所需,同时相互合作、协同共进。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完全由个别学生主导”这一情况的出现。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美术专长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引导,使小组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去。
2、从总体的教育环境上讲,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美术教育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有赖于一线美术教师能够积极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如年画、剪纸、戏剧、木器、草编、泥塑等各类民间美术资源,并探索出各具适应性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如果缺乏相应的硬件保障,不妨因陋就简。譬如,雕塑的教学缺少专业的材料,选用方便易得的粘土即可解决。只要能让学生尝试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造型方法,体验创作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就能基本事件教学目标。
第二,在明确“面向全体学生”或“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2011年版“课标”在“学习活动建议”部分所明确提出的要求。“学习活动建议”强调,教育实践者需要精心谋划和设计有关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情境的营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这涉及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要始终有“方法论”的指导。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要积极积累、总结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通过阅读、培训等方式汲取新的教学理论营养,使美术教学具有一定的方向和高度。
第三,“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是2011年版“课标”中“学习活动建议”部分较有新意的一个内容。其中,“学习氛围”的营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1、“硬件”体现在校园或教室环境的布置方面,具体措施如: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校的文化特色装点校园学习环境,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与宣传栏、画廊、走廊等。这些都有助于美化环境,同时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软件”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时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如其中所提到的“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
第四,“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是修订前后两版“课标”中共同提及的内容。然而较之于“课标”实验稿,2011年版“课标”增添了一些前提限制,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悟,既有赖于教师在了解教学对象基础上的细致分析和讲解,也需要自己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遵循了“情境学习”的理论——学习成为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学习者的经验、认知和外在的知识实现了有效整合。这种情境学习在美术鉴赏(欣赏)学习的最终成果呈现方式是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独特认识,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第五,美术教育教学不是一个孤立割裂封闭的环节,它需要和自然及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由美术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先天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便是教师所要积极关注的事情,对此,2011年版“课标”在“学习活动建议”部分做了明示:学生需要不断地通过美术学习及艺术造型与表现的方式亲近自然和参与社会。
1、“亲近自然”,如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在自然中学会观察与发现、用竹石等自然材料进行有趣的造型、开展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美术专题活动等。
2、“参与社会”,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如传统文化及习俗、战争与和平、压力和挑战等,开展课堂讨论或主题创作,引发学生借助艺术的方式增进对社会的理解、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3、美术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这种“生命教育”的过程,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也是美术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
第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也是修订前后两版“课标”指出了其前提条件是教师需要“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这旨在要求教师走出“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误区,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此说法凸显了让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学生需要借助艺术的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充分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
第七,“选择和探索合适的美术教学手段”同样是修订前后两版“课标”都积极提倡的内容。其中提及的“影像、范画以及故事、游戏、音乐、参观、访问、旅游”等有趣的教学手段,都可以极大地提升美术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这也是美术课程所具有“愉悦性”的具体体现。
第八,2011年版“课标”的“学习活动建议”中还提及了要“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教师需要将其融入具体的美术学习活动之中。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