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3-06-18 09:33:03 点击数:
刚从家庭走出来的幼儿,大部分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语句不完整,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必须通过老师的猜测、追问,才能断断续续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因为幼儿在1 一3岁间父母比较重视儿童语意的表达,对儿童所用的语言形式比较宽容,再加上幼儿生活经验少,词汇量贫乏,造成幼儿这种想说却不会说的局面。随着孩子交往机会日益增多,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广,幼儿的口语表达力也随之提高,但仍不够活泼、大方和主动。也就暴露出了我们语言教育的弱点:重语言要素学习,轻语言交往能力;重教师单向传授,轻幼儿自身语言学习积极性;重集体训练,轻利用多种途径开发听说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让他们想说、会说、多说呢?这就要求我们研究3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幼儿的天性去培养幼儿学习母语。
首先,我们要了解3岁幼儿生理、心理特点。3岁的幼儿好动、好玩、好奇,这是大家知道的。3岁的孩子有三怕:怕束缚、怕等待、怕粗暴。喜欢宽松自由是幼儿的天性。从事幼教工作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们在没有老师在场时,谈得自由、投机,话题也丰富,连平日被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也时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说得磕磕绊绊。而教师一旦加人他们的谈话行列,哪怕是以同伴或朋友的身份参加,仍会使他们拘谨,不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3岁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我们要尽量使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宽松化、游戏化、无意化。
第一、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
我们必须承认,幼儿的一日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教师提出的各个要求,例如分组去方便,请某某取玩具分给大家,或自己用手绢擦鼻涕都是在练习幼儿的理解能力。而有意识地引导谈话,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更是锻炼了幼儿的说、讲能力,早晨幼儿入园,教师引导谈谈家里的事,节假日回来谈谈节假中的见闻、活动,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幼儿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中有些是运用集中活动完成的。如,为了了解幼儿是否理解故事的内容,老师提问时,许多幼儿闭口不答,或所答非所问,是不是他们没有注意听讲或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呢?都不是。从他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随故事情节变化的表情上,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听,而且听得懂,非常喜欢听。那么,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原因在于老师提问的艺术性。对于幼儿来说,并非所有的故事都一定要说出道理,小班幼儿问话,不能在准确性和深刻性上过分强求。教师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目的、内容选择表达能力不同的幼儿回答,目的是调动每个幼儿答问的积极性。因为每次回答不出问题都会使小班幼儿变得更加胆怯,更加地闭口不谈。只要说对一点,我们就应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再次举手回答,不给任何一个幼儿失败感。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趣味性。
要给幼儿一个宽松的语言发展环境,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找出更多发展幼儿语言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就会想说、敢说、会说。
第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为幼儿无意识的学习
儿童语言发展中,常常会出现所谓的“错误”。我们也发现对儿童语言错误过多地纠正,不仅不会产生多大效果,而且会扼杀儿童已形成的有积极意义的语言系统,严重时还时能造成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安排学习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在发言上常常出现翘舌音字,让他们单调地重复练习发音,不仅不会产生多大成效,反而挫伤幼儿的语言主动性,于是,我设计了有趣地语言游戏:老师扮演山羊妈妈,部分小朋友扮演小山羊,妈妈带着小山羊分别到狮子狗、小松鼠、鸭师傅家,请它们来坐客,并请来小熊摄影师为大家照像。在游戏中,大家都多次练习了小山羊、狮子狗、松鼠、摄影师中Sh的发音,不仅多说、多练、彼此纠正了错误,也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区活动作为最能发展幼儿的组织形式之一,已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可,我们常把教育目标放入活动区,用活动区材料体现并实施我们的教育目标。例如:丰富动词,走、跑、跳、游、飞、爬,我为幼儿制作了许多小动物书,每本书中集中了一种动作的动物图片,如《爬来爬去》这本书中有蛇、乌龟、蜗牛、毛毛虫等动物图片,在《大风吹》这本书中还有飞机、风等等各种图片,孩子们每看一本书,就会学会一个动词。
手绢是小班幼儿必不可少的用品。主要用于擦鼻涕,闲时可以进行折叠游戏。我发现手绢上的图案非常有趣和丰富,这不正是培养幼儿看图讲话、提高口语表达力的好东西吗?我引导他们自己观察手绢上的图案,讲给同伴听,不仅学会了短句,丰富了词汇,还提高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这样,也就把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变成了他们无意识的学习。
通过不断地探讨、研究和实践,孩子们从刚刚入园时的拘谨,变得想说、敢说、会说,可见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对孩子们发展语言能力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