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我 改进教学
发布者:cj_ysh 发布时间:2013-05-28 09:08:23 点击数:
作为刚走上讲台我,总是踌躇满志,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全力去教好每位学生。但是,因自己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把握教材的深难度,因此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记得在教授《专题:追击和相遇》一节中,我就犯了青年教师经常出现的错误。由于怕学生研究耽误时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便出现了自己一人在讲台上大唱“独角戏”,而台下“观众”却面无表情的局面,只是偶尔呼应几声“对”、“明白”,最终教师生搬硬套的将规律塞给学生, “规律给你们了,就照着这个模子去做就行了”。我依然记得在讲授“速度相同,两车的距离最大”时,学生想懂却弄不懂那渴望的眼神,我依然记得此时自己的后背发凉,全身出汗的感觉。这是一堂低效的课堂,不仅没有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给学生徒增了烦恼,打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
此时,我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这种低效的教学方式。那就要先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进行自我反思,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它。
一、自我反思,找出问题
1、“拿来主义”。别人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的教学,即使适用也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教授给学生,不可原封不动的搬来就用。教研员侯老师指出重要的一点,我的学生与重点班的学生掌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在问题的处理上,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循循善诱,并不会像想象中学那样快速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2、假问题充斥课堂。整堂课下来,与学生的互动较多。但是,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预先搭好的教学框架。提问的要么是答案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假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问在关键处,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记得校长曾跟我说过,在一节课中几个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教学。并且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在听课的过程中,统计一下每位老师课上有效问题的个数,以及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我发现,在高效课堂中,有效提问至少5-7个。它们贯穿了整堂课,有的起到引入新课的作用,有的起到衔接各个知识点的作用,还有的穿插在各个知识点当中,起到分析问题、深化问题的作用。而我的课堂正是缺少了这样的催化剂。
3、学生通过“告知”而获得知识。物理教学中,规律往往是通过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而得出的。由于教师的急于求成,往往将现成规律和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忽略了学生寻找规律的过程,封闭了他们开阔的思维,剥夺了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类知识没有经过学生大脑的过滤、消化和吸收,学生掌握的自然也不会好。此时,同组老师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感知’,而并非教师的‘告知’”。
二、联系实际,引导思考
了解到问题的所在,我重新审视了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做了一些调整。在引课部分,我并没有如之前的单刀直入,而是结合生活,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之前研究的都是一个物体在做直线运动,大家想一下,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多个物体同时在运动。例如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笔直的道路上行驶,由于车速的不同,两车之间存在哪几种运动情况呢?”
“可以并排同速行驶。”
“一辆汽车超过了另一辆。”
“可以相向而行。”
“老师,那样两车容易发生相撞“,马上A同学说。
“谁说的,朝着相同方向跑,后面的车如果车速快也会撞上前面的车”,B同学也抢着回答。
“那后面的司机一定会赶快刹车”,A同学回答。
“那怎么会发生这么多起交通事故?”B同学接着问。
这时候学生的思路已经被我的问题所打开。但是,问题具有发散性,最终要将学生的回答联系到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刚才两位同学争执的问题就是两辆汽车同时在同一个位置上相遇了,若两辆车在不同的直线上运动,则会出现另一个同学所说的一辆车追上另一辆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追及与相遇。而同学争执的司机刹车后为什么也会出现交通事故,在追及和相遇问题中我们也会研究到”。
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汽车的追及和相遇,你会提出那些问题?”
“两车什么时候相遇?”
“两车什么时候距离最大?”
“什么时候,后面的车追不上前面的车?”
“相遇时,两车各自跑了多远,速度是多大?”
通过提问,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研究两车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的教学中,我仍是通过作图让学生自行探究。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的。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速度相同时,两车距离最大”这一规律的理解,如果还像之前 “两车满足什么条件距离最大”那样提问将毫无意义。我将这一个问题细化成多个小问题,为其做铺垫。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地雷抽线’的游戏,当一个小孩追赶另一个小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满足什么情况,后面小孩能够追上前面的人?”
“那他们之间的距离会如何变化?”
“那么如果速度相同呢?”
“如果一个人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人,他们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如何变化?”
“距离先大后小,当速度为多大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大?”
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也有所提高,物理成绩也有所提升。以后,我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会合作,积极探索。
向45分钟要质量,是我们要永远研究的课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向老教师学习,完善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