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资源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有效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者:cj_zsq   发布时间:2013-05-13 14:51:03   点击数: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有效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刘 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呢?这是我们每位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们发现,要实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有效整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助课堂教学技术手段的选择
    对于信息技术的选择有很多老师有这样的误区:不论什么样的课,只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在选择什么样的手段来辅助教学,要实现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必须要根据:目标任务、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及学校的情况等。手段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是否有效靠什么来衡量?就是学生能否在短时间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你的手段再怎样先进,你的课件再怎样漂亮,学生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什么都等于零。你选什么样的手段来辅助教学呢?我们在选择辅助教学手段时,要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他们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有些课的内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效果会比信息技术手段要好,我们就要选传统的手段来辅助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手段来寻求高效,结合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利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标本直观、实验观察等手段来辅助教学的效果会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好。如在讲述《昆虫》的内容时,昆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使学生通过直观观察获得感性材料,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效果要比用课件展示昆虫的形态结构获得结论效果要好。再就是在信息技术的选择时,必须是老师能熟练运用这项技术,如果课堂上教师因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而浪费太多的时间,使学生失去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我们只能放弃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我们在选择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时,要充分考虑自己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教师只有对课标、教材、学生、自己、信息技术非常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呈现的时机
    上课时,出示信息技术的时机要恰到好处,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不该出示的时候出示了不但效果不好,还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思维,呈现信息技术的时机统观全课来看可在以下几个时机.
    1、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常出现教学内容的理性化倾向,导致枯燥、僵硬、呆板的氛围。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将理性化的内容感性化,从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授课时,导入部分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讲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开课老师就利用多媒体将家乡美丽的仙女湖的景观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利用适当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这样运用直观的手段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上,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获得知识,就不用什么辅助手段来辅助教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或非常重要的内容时,我们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们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实现抽像向直观的转变,知识的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心脏的工作机理时,学生对心脏的工作机理很难理解。我将心脏工作的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就直接获得心脏工作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获得新知,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奥秘,增强学生的探索生物奥秘的欲望。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用来帮助学生来解决困难的,他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只有在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后然无法解决的时候,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3、习题强化
    习题强化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呈现习题。特别是那些与图型有关的习题用多媒体来呈现,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中,在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后,利用大屏幕将学生错误操作的图片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指正。还如,在制作临时装片的学习中,可以将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分解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来排序。像这样的利用课件来辅助强化练习的效果,越越超过纯文本习题强化训练的效果。
    4、课堂小结
    我们惯用的课堂小结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来进行小结。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发展创新意识的机会。我们可以让每位同学在一张上,将本课知识以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老师再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并组织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归纳结果进行评价。
    (三)媒体课件的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得新知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实现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我们教师在制作媒体课件时应以下几个方面。
   1、课件的界面要精致美观,画面简洁   
 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但有的教师不注重课件制作的精美,做出的课件花哨而杂乱,不仅使课件使用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制作出的课件要给人一种精致美观的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风格,画面简洁。
 (2)合理搭配字体、颜色。
 (3)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4)适当加入动画效果。 ]
     2、要考虑到课件的实用性,不可华而不实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为教学注入活力,但如果用得不当和过度,有时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有的课件装饰得华丽无比,不必用动画也用动画,不该加声音也加声音,没注重课件的实际功能和作用,这样的课件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课堂使用时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常常被吸引到教学内容以外的地方,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背离了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初衷。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在设计与制作课件时就应注意讲究实用性。
 (四)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教师和学生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不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全部,它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各种信息手段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布局,周密安排,精心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一点应是永恒不变的。在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也应如此。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很容易颠倒教(知识信息的展现手段)与学(交互功能的运用)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在制作的课件中,若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这样的课件只能算作是“书本搬家”或多媒体演示片,并不能发挥出多媒体最有魅力的互动功能。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看似内容丰富,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却大大减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这实质上是将[“以教师为中心”演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教师为中心”],从而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因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的实际收效肯定不佳。因此,在对整堂课教学流程的设计时,应着重从学生与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互动关系入手,并对运用多媒体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进行深入地探讨,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的方案,以防止师生的思维空间受到课件媒体的制约而影响教学效果,进而消弱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不能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如该让学生实验、调查、探究的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验、调查、探究从而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有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总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应围绕教学的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作为课件设计者的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我们老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各媒体呈现的时机,各种媒体的制作,各种媒体对课堂内容的整合等方面认真思考,从而减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干扰因素,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①……颜志财的博客     2010.4.11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和对策》
②……Dukechelgg       2011.5.18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