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研讨会体会-广小-刘吉慧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3-05-05 19:06:46 点击数:
感受“大问题”教学
广鹿中心小学 刘吉慧
一、“大问题”教学需要问题意识——教师对问题的精准把握
什么是“大问题”教学?作为一名老师,真是闻所未闻。听了黄老师的一节《圆的认识》,真是深受感动。为弥补自己的孤陋寡闻,我到黄爱华老师的网上家园进行了一番学习,感觉似懂非懂,有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之感。
实实在在浸润在了黄老师的课堂,感受着“大问题”教学的模式,感慨着黄老师课堂教学的大气与沉稳,感叹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表现,感悟着“大问题”教学的魅力之所在。除了惊异,赞叹,还有疑惑。
“大问题”教学怎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曾经有一度,我们语文课堂也流行着这样一种模式:课前揭示课时学习目标,而后展开教学,最后回归目标以示检测目标的达成。
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大概在九十年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培养质疑问难能力的意识也尚没形成。课前揭示目标以一种时尚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自然,也如一阵风似的很快吹过去了。
在黄老师的课上,他始终关注学生发展的“大问题”,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从学科本源出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有千千万,起点一个问。” 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是思考的基础,是数学的心脏。这,毋庸置疑。
目前,课堂提问含金量不高,问题细小琐碎繁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何谓“大问题”呢?是否是我们所理解的问题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呢?
纵观黄老师的课,基本上每课都有三四个问题导入学习。《垂直》一课预设问题为:何为垂直?垂线?垂足?《圆》一课以“为什么圆形的井盖不容易掉下去”引出圆的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百分数》一课研究的是它的“好处”“意义”“异同”。
问题在精,不在多。这在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带着思考含量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举一反三的问题才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不是就是“大问题”教学呢?看黄老师带领学生质疑的那些问题,无不是围绕着知识点铺陈开来,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学习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