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体会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3-04-26 09:36:45 点击数:
听课体会
――――《猜一猜》评课
小长山小学 王孝言
小长山小学 王孝言
周五下午,有幸参加大连名师郑颖和四小教师王韵赟同课异构《猜一猜》课堂教学活动。收获颇丰,下面我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材处理、教学程序等几方面进行浅谈个人收获。
一、目标定位准确。
两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有的事件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两位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一是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二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三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实验的意义与作用。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全面、具体、有针对性,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提供了转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活动,两位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安排教学程序,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如:王老师导入新课时引入学生们熟悉的抛硬币实验;郑老师在抛图钉活动时设计了一个纸盒,使危险性变小了,教材的灵活处理使本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教学程序清晰。
两堂课教学程序较为清晰、各教学环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两位老师都是先激趣导入(引入抛硬币实验和转盘游戏。);接着进行了抛图钉活动;然后进行了摸球活动,最后是知识拓展和交流收获。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很好。
四、教法得当。
1、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程,离开了试验仅凭猜想就得不到结果。两位老师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让其在玩中学、玩中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让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推理的过程,紧紧地抓住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了猜测与试验的机会。为了使试验完整,王老师精心设计试验记录单,重在突出试验数据、增强说服力。郑老师特别注意把学生对可能性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比如:抛图钉活动中,各小组长汇报了试验结果并把试验数据进行了汇总,紧接着郑老师就追问到:“从这次试验得出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使学生的思考上了一个层次,极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老师注重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两次动手试验,学生都主动投入、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经历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了发展,感受到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操作,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3、多媒体介入效果好
两位老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了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把教学信息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有效地辅助了教学。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
这堂课让我看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整堂课教师语言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非常富有感染力;语调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师生情感融洽。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操作熟练,对课件的演示时机把握得当,效果良好。
个人建议:
1、由于活动时间过长,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
2、王老师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十分科学,存在“前紧后松”的现象。
总之,整堂课学生非常投入,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听课教师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