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山乡中心小学的培训反思

发布者:cj_llq   发布时间:2013-04-15 16:22:09   点击数:

培训反思
 
关于“探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地理知识教学”
小长山乡中心小学 刘云胜
 
2013年4月11日下午,我县品德与社会学科借市院小学教育中心送教下乡的契机,在同课异构(大连名师和海岛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训教师专业点评之后,研训教师栾源清老师为参会教师做了题为“探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地理知识教学”的培训,通过培训,作为《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我有很大的收获,也促使自己反思平时对教材中地理知识的教学。
一、教师地理知识匮乏
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分布在每个年级的品社教材中,从三年级至六年级,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所了解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也逐步扩大并螺旋上升。涉及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转公转,平面地图和地球仪上的名称、方向、比例尺、标注、经纬线、五带划分、世界海陆分布、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陆地的地形种类,天气和气候,降水量,自然资源、人口、国家、种族等等。上述知识看似简单,可细想起来,作为任课教师,其中一些知识我并不是很清晰的,其实《品德与社会》学科对教师知识的要求是非常宽泛的,任课教师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要加强学生,快些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
二、要以生为本,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理念有所转变,但更多的情况下课堂上的主角还是自己,总是习惯于设计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划的路线,从上课领到下课。于是一节课下来,自己总是教得很累,学生也是被动地配合着教师演绎,并没有多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目前我县小班化教师正在深入开展,而小班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以生为本,从其内涵来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这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更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把学生领到起跑线上,告诉他们最终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或同伴努力寻找到达目标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引领者,使学生无论跑哪条路,都不松散、不跑偏,不迷茫,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最大的收获。品德与社会学科同样,教材中的图示和文字贴近学生的当前水平,学生认真阅读都能够看明白,不用我们领着学生一句一句阅读分析,只要稍加方法方面的点拨,让学生自己阅读、互助讨论、反馈点拨、教师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探寻学习规律。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放手,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获得更多自己学习的机会。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使我意识到,教学活动的重点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其中教学方法便应该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教学方法选用是否恰当,关系到教材中的知识能否自然地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关系到学生能否被我们充分调动……
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地理知识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但在我的课堂上为什么学生不太喜欢学地理?我想关键是地理知识教学的方法不得当,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便觉乏味显惰怠。因此我们在教学地理知识时,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方法、有趣味、有收获地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地理知识。
从培训中我获得了很多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同桌或小组同学一起查一查、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访一访、问一问、辩一辩、论一论等等。这样让学生用眼看、动手量、动脑分析、动口说,在灵活多样的渠道中获取地理知识、能力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四、地理知识教学要源自学生的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来源于人们对地球与宇宙的观察、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也是为将来能够科学的生活,所以我们对地理知识的教学也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明白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出行前观看天气预报;走在陌生的城市里会看地图;在野外迷路会辨别方向;夏季南方旅游,知道需防雨防晒;走到高原上喘气费劲、头痛,知道那是高原缺氧反映;明白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甜……许多现象看上去与地理知识无关,可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地理知识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因此以后在教学地理知识时,就要从学生已知的真实事例入手,“降低”地理知识的难度,使学生轻松投入并驾驭地理知识的学习。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