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山 张晶《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发布者:cj_zhangyu 发布时间:2013-04-02 08:39:08 点击数:
《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小长山房身小学 张晶
《会动的线条》是(人美版)第六册第四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以会动的线条为拓展点,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节课是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的引导,让学生感受、观察、思考、尝试、判断,想象、表现,使学生知道会动的线条有曲线、折线、长短不同的直线的组合,培养学生对动感线条的表现能力。《会动的线条》这课内容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像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线条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积累美术素材,从而提高美术素养。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创造中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并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体会动感线条的丰富表现力,理解造型美、培养创造力。
教学过程分以下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观察问题
在这一步我从定向探究入手,为学生做好了足够的物质准备。开课伊始,通过出示敦煌壁画及大连海之韵广场雕塑,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它们在动?一方面引出课题,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条的作用。接着创设了三种情境的①播放动画片《哪吒闹海》片段。让学生想一想龙动的时候什么样,不动的时候又是什么样。这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弯曲的线条是会动的线条②欣赏梵高作品《星月夜》。在让学生找一找画面中那些地方感觉在动的同时用手画一画、用身体演一演它们是怎样动的。这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有方向的线是会动的线③闭眼听音乐、当猜到这段音乐是描写什么时睁眼观察流动的水。这主要让学生感受到一束长短不同的直线也是会动的线。这三种不同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提供了大量所需信息。学生在这些信息中主动地自由地寻找,发现会动线条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达成“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动感线条的特征,并对用会动的线条进行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数据
接下来把学生引向自由探究,小组讨论刚才观察的三个情境、分析会动的线条可能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达成“发现动感线条的特征”这一目标。
第三步:检验假设
请一名长头发的女同学,到前面跳绳,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自己刚才发现的会动线条的特征,试着画这一束头发,证实或证伪刚才的发现。
第四步:得出结论
结合刚才的作品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使认识更加全面、正确。最后由学生总结出“弯曲的线”、“有方向的线”、“一束长短不同的直线”都是会动线条的特征,这个结论就是本课的新知识点和新技能点。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探究任务,发现并验证本课的新知识点。教师主要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料,起着活动的辅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多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导入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表现的能力,从而通过古代的,现代的,学生创作的,动画的作品欣赏,扩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及审美能力。在这节课里面,我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线条。主要运用到的方法有观察、对比、尝试、归纳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观察,因为一切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观察的对象有欣赏作品、自然界的图片,范例作品,以及自己的尝试练习。
学生对线的动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表现出既有动感又有一定美感的作品有一定困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线描画中如何用线条的分析理解,多用一些时间探讨在造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线条曲直等的变化手法进行表现。
本课存在的不足:教学环节有重复现象,比如课件中有板书,黑板还写着思路不够明晰,使教学质量直接受到相应的影响,这说明课备的不够细致,因此,今后在备课时应将主要脉络把握清楚,只要围绕一条主线,才会让课堂真正具有实效性。
本课存在的不足:教学环节有重复现象,比如课件中有板书,黑板还写着思路不够明晰,使教学质量直接受到相应的影响,这说明课备的不够细致,因此,今后在备课时应将主要脉络把握清楚,只要围绕一条主线,才会让课堂真正具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