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发布者:cj_jyk 发布时间:2013-03-29 10:47:45 点击数:
四块石小学
尹桂芳(2013-03)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找准问题,实际上是要在无疑处有疑,要突破思维定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华应龙老师一直是我很敬佩的一位数学教师,一位智者。三年前在大连舰艇学院聆听过他的一节数学课,后来又陆续在一些教育杂志上拜读了华老师的教育论文以及上网看了一些华老师的经典课堂实录。应该说,只要听过华老师的课,都会为他数学课上独特的色彩、丰富而深层的意蕴而喜欢他,佩服他。
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拜读了这本《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通过阅读,更好地去体验华老师的教学风采,从华老师的教学中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问题。
该书详细的记录了华老师的12节精品课,它们是: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我会用计算器吗、中括号、游戏公平、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孙子定理、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圆的认识、六年级复习课“审题”、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每节课都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四个环节来描述。能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令我内心油然生成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
华老师认为:教和学是一回事,应该追问四个问题:
1、教(学)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教(学);
3、怎么做;
4、为什么这么做。
设计一节课,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最根本的是要考虑“教什么”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教首先是因为需要教。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地追问“为什么”。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学中,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生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
华老师备课前的问题与困惑是:
1、我们让学生测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了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呢?
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法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
3、我们的教学法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量角的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和思想呢?
围绕以上问题,华老师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等等过程,最后定出了角的度量一课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开展教学:
1、创设怎样的情境;
2、如何认识量角器;
3、如何渗透度量意识。
在每个问题的具体细节设计中都凝聚了华老师的智慧与汗水。
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学生有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内容。那些对学生来说有如‘天外来客’般难以琢磨的内容,是没有必要人人都学的。”
有一天,华老师乘出租车时发现出租车票价的计算与传统的百分数应用题有关,就开始琢磨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试想着引导学生一起研究。经过三个月的准备,试上了《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这一数学活动课,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出租车的收费问题,虽然是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但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华老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首先,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学内容是出租车上的问题,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光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另外,教师“三位一体”的角色到位,教师充分体现了引导作用,和学生平等对话,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相信学生,特别是善待答题有误的学生。最后华老师引用华罗庚的幽默名言,鼓励学生多学数学,学好数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发掘错误资源
在华老师的课堂实录中,我充分体会到了由于“融错”而产生的精彩。以前总认为课堂上学生反馈时出现的错误越少这样的课就越成功。其实这不是绝对的,学生出错少固然是好事,但要看问题的难度如何,假如学生能在教师的百般“诱导”下仍坐镇不乱,在这种情况下出错少那绝对是好的。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都还云里雾里,到处出错,那肯定是老师教学不到位的问题。在华老师的课上,是允许学生有些“差错”的,而这样的差错不但没有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反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因为华老师把课堂中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当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时,这节课就变得很有味道了。以“我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是为例:
华老师先让学生问一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都胸有成竹地回答“会用”。然而当让学生计算这样一道题时:2345-39×21,却出现了1526、48426、1358这三种答案。而这时老师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中还有许多的奥秘,要很好的运用计算器,就要了解它更多的功能。这样,接下来的课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堂中的错误不仅能使老师了解学学习状态、学习需要,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更多的探索空间。所以,适时的抓住学生的错误,进行准确的引导,说不定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
在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研究和思考的地方。看似再自然不过的导入或是布满了重重“陷阱”的教学过程,都是出自华老师的“精心设计”。从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评析,字里行间都使我如同在接受专家的指导一样,受益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