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海教育专栏 > 主编推荐

听品生品社课的几点感想

发布者:cj_fuhong   发布时间:2012-12-18 15:15:09   点击数:


听品生品社课的几点感想

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栾源清

表扬孩子吧

“看你做得好吗?”“这个小组做得最不好!”“***,你坐好了!”“不许随便说话!”“这一课你表现最不好!”……这是在一年级课堂上听到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纪律的评价语言。学生一直在被命令、被纠正、被批评中学习,学生会开心吗?教师皱着眉头对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快乐吗?我听了以后很不舒服。

一年级学生坐不住,嘴上心里都知道该怎样做,但实际行动却控制不住,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没有必要那么刻薄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让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挫折和屈辱。面对学生不能控制自己行动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醒”,这种“提醒”教师应该讲究方法,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是目标,也是教育技巧问题。以表扬为主,树立榜样,鼓励进步会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如果把上面的语言换成:“你做的真好!”“***坐得最好!”“这一排同学做得最棒!”“你回答问题的站姿非常标准!”“这一课你表现最好!”……这样评价,被表扬的学生会非常兴奋,必将做得更好;那些未被表扬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欣赏和表扬也将更加努力向榜样学习。这些变化都是在教师表扬下,学生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地去做,这就是教学策略问题。

我们都是打小时候过来的,从小到大,哪个人的心里不希望自己上进?哪个人愿意时时受到别人批评?所以当教师的要从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学生的某一处优点,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在有好有坏的学生表现中,用情地表扬好的,而不是恶毒地批评坏的。

帮助学生懂道理

三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小男孩踢球时把人家的窗户打碎了,很害怕,不敢承担责任。教学中教师问:他这样做对吗?(答案肯定是不对的。)他应该怎样做?(学生讨论,应该诚实,主动承认错误。)

如果就这样讲,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能够主动诚实地承认错误了吗?未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为什么会撒谎?他怕什么?这件事他该怎样处理?让学生学习结合生活的实际分析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家长、教师、窗户的主人都能够谅解他的过错吗?发生这样的事儿谁都不愿意,小孩子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是敢于承担的责任心。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任何事情没有解决不了的,都会过去。引导学生不要怕事儿,要坦荡地面对,用聪明的智慧解决问题,降低损失、减少浪费的时间,消除误会、化解冲突。

品社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分析自己的现状,分析对方原因,分析周围的环境因素,哪些是自己能力范围能够解决的,哪些是自己能力范围不能解决的,如何处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教学应该关注的目标。

适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六年级上册教材有一课《发生在我家里的事》,教过六年级品社的教师可能还记得。教材中只提供了三个案例,第一个是在饭店庆祝生日后,妈妈把剩下的饭菜都带回家,我觉得丢面子,很不高兴;第二个是家里人都辛勤劳动,一年下来只有2万多点的收入,所以大家都很节俭,但生活很充实、很满足、很快乐;第三个故事是写因为爸爸下岗家里的生活很拮据,“六一”儿童节时,我想要一双新鞋,爸爸费了好大辛苦才满足了我的愿望,我心里酸酸的。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是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问学生:你觉得书中的小朋友做得正确吗?展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一节课就上完了,照本宣科地上完了。

其实如果你细研究会发现,这三个故事代表了经济条件不同层次的三个家庭,致使三位小朋友的生活态度不尽相同,有钱的那位小朋友因为面子问题很不开心;第二个小朋友学会了正视生活现状,节俭过日子、物尽其用,生活得很满足、很开心;第三个小朋友开始因想攀比,要不到新礼物很失望、很难过,后来收到爸爸辛苦为他挣来的礼物后又心酸,他虽懂事,但生活也不很开心。

这一题材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勤劳朴素态度的最好时机,书中的例子只是载体,学生生活中还有许多鲜活的类似的事情,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结合书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思想态度的教育,要让他们学会剖析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哪些想法和做法是对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对待自己不顺心的生活境遇?如果学生自己想不通,可以启发他们找朋友或老师、家长进行排解。引导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寻找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乐观面对生活。

因为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繁华的世界到处充满了物质的诱惑,对那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我们该怎样教育?怎样教育才能让他们正视家庭生活现实,量力而行,合理追求自己家庭可能达到的需求,而不至于丧失理性、不择手段、悲观低靡?对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苦恼是什么?怎样让他们理解正确对待父母的辛苦钱,合理的、正常地消费,不铺张、别浪费、不攀比,树立向长辈的勤劳节俭学习的态度,在追求个人才华生长中得到快乐,而不是享受着父母留给的物质财富,空虚着自己的心灵,苦恼地追求虚无的理想。

这些思想只有教师想到了,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结合当前青年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这种教育机会,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地判断和处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归属感问题

什么叫归属感?归属感就是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希望那里的人或集体对自己认可和接纳的一种感觉。

在品社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这是很多在意的教师感到困惑、不在意的教师还不知道有的事儿。其实我们品社学科里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在“我的家庭生活”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父母、祖父母、祖宗,他们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爱戴、尊敬、孝敬、甚至追念他们,这就是一种归属感,家的归属感;在“我们的社区生活”中,让学生探寻我们的祖籍是哪里?我们的家乡是哪里?我们曾经就是从那里来的,那里的乡土和亲人为我们的出生和成长提供了帮助和可能,所以我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热爱家乡的土地,热爱家乡的每条街道,热爱家乡花草树和庄稼动物……这也是一种归属感,家乡的归属感;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引导学生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个学校、哪个班级、哪个小组?那么这个学校、班级和小组的信息、利益和荣誉我就格外关心,因为它可能跟我的利益和荣誉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关心、热爱我的学校、我的班级和我的小组,这也是一种归属感,集体归属感;在“我们的国家”中,让学生明确自己属于中国的辽宁省,那么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辽宁省的信息我就特别关注,中国在国际上受到不公正待遇,我会特别气愤,辽宁省的飞速发展我就特别自豪,因为我属于中国,属于辽宁省,所以我就关心她们,祝福她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她们增光添彩,这也是一种归属感,国家民族的归属感。这里只是举例而已,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培养学生归属感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时候,我们未必直接要求学生“你们要有归属感啊!”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自己的亲人、学校、家乡、祖国和世界等,并愿意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献上自己的努力就好。

                                       

部门概况

行政部门

业务部门